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涉教勒赎案件研究(1898-1900)
【6h】

山东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涉教勒赎案件研究(1898-1900)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与不足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山东近代基督教传播与早期教案

第一节 近代基督教进入山东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近代进入山东传教的基督教组织

第三节 传教与早期教案的产生和升级

第四节 早期教案的影响

第二章 山东义和团运动期间勒赎案件分析

第一节 山东义和团运动期间勒赎案件的概况

第二节 勒赎案件中的民教冲突形式

第三节 勒赎案件的真实性及其原因分析

第四节 勒赎案件中教会、教民的财产损失情况

第三章 山东义和团运动期间勒赎案件的交涉

第一节 勒赎案件的中外交涉

第二节 对勒赎案件的抚恤及赔偿

第三节 对于案犯的处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山东义和团运动期间勒索案件一览表(1898-1900)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条约规定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公开大规模地进入山东传教,经研究表明大量教案的发生是19世纪末传教的显著特点之一。晚清山东省爆发的教案数量极多,甚至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先导,一直以来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义和团运动总是被释解着新的含义,面对今天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潮、中国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发展轨迹、民族国家的内涵等等,我们如何重新认识和再评价义和团运动,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研究视角定位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山东省内引起中外交涉的教案问题上。因为义和团运动期间传教士及公使经常致函清政府,指控教民被施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勒赎财物,呈报勒赎清单,提出各种要求,故将此民教经济纠纷引发的中外交涉教案定义为勒赎案件。大量的案件不仅提供了最直接的民教冲突内部情况,而且包含着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动态发展情况、受影响因素等内容,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运动期间引发中外交涉的勒赎案件进行全盘考察量化分析。
  文章首先回顾了义和团运动前基督教进入山东传教的历史情况,简要分析早期教案的产生原因及其与大规模民教冲突到来之间的关联。义和团运动前的教案,包含着最初基督教传教士进入山东传教后,教会方面与山东乡村社会民众、政府之间发生的矛盾和磨合过程,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矛盾也在不断变化,或强或弱的成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基础要素之一。
  其次,笔者根据史料对义和团运动期间引起中外交涉的勒赎案件,进行了统计和量化分析。较全面地总结出勒赎案件的数量特征、分布情况、指控内容、在山东省动态发展形势、受影响因素等情况。比较了运动期间民教冲突的表现形式与早期教案的异同。在对勒赎案件的分析与综合、比较和概括的基础上,深入地对义和团运动期间山东省勒赎案件的真实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揭开这些扑朔迷离的勒赎案件之真实面纱。在大量的勒赎案件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实案件,情况是多方面的,既有谣言的影响,也有特殊社会背景下盗匪活动的参与,更有教士及教民虚报、捏报、夸大其词的结果,后者产生的原因与教民平时恃教密不可分,运动中教会方不实的呈控,其目的在于寻求保护与更多的抚恤。运动高潮期间的勒赎案件对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秩序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富户在其中的损失占比不可低估,但民教冲突对经济损失承受能力较低的教民及普通百姓影响更大。
  最后,文章对勒赎案件如何交涉和最终解决进行分析。中外的交涉过程、方式、方法是义和团运动发生乃至出现最终结局的重要一环,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中外的理解、法律思维难以达成一致,个中原因值得反思。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最终以联军进入清朝首都,清朝进行庚子赔款、惩治拳民等了结,但运动的发生不仅限于产生了这些结果,其对中国的近代化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等方面仍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义和团运动高潮期间勒赎案件的研究分析,笔者对运动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文章结语部分将进行总结,提出对运动发生、发展的看法和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