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析消费主义文化视域下的综艺大电影现象
【6h】

浅析消费主义文化视域下的综艺大电影现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图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前研究现状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消费主义文化造就电影新现象

2.1 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2.2 消费主义文化产生新电影现象的可能性

2.2.1 消费主义文化下电影产业化转型

2.2.2 个性化消费迎合潮流

2.3 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电影的受众分析

2.3.1 市场格局扭转,消费主体年轻态

第3章 综艺大电影的突围与颠覆

3.1 大电影的定义

3.2 综艺大电影的发展路径

3.3 综艺大电影的特征

3.3.1 综艺大电影的差异化分析

3.4 综艺大电影的成功因素

第4章 IP热潮背后的电影发展趋势

4.1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实现IP的生产及转化

4.1.1 IP定义及转化条件

4.2 国内工P热表现与跨界融合

4.2.1 IP热原因分析

4.2.2 IP的跨界融合

4.2.3 产业链延伸IP品牌化

4.2.4 泛IP的跨界融合

4.3 IP价值的最大化捷径

4.3.1 粉丝经济开拓IP掘金能力

4.3.2 优质内容打造IP系列化

4.4 IP面临的困境

4.4.1 综艺节目内容泛化,创新不足

4.4.2 IP消耗性竞争凸显

4.4.3 IP资源实现风险

4.5 IP热现象的冷对策

4.5.1 IP转化坚持内容为王

4.5.2 规范影视圈生态环境

4.5.3 投资保守,优秀原创作品边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电影走产业化路径顺应了历史与时代的潮流。在这种趋势下,提供普遍的文化消费需求与观赏快感成为了大众休闲娱乐活动的一种时尚和追求。电影艺术性的审美共鸣,更多体现在艺术个性的挖掘与小众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艺术家独立风格与市场需求错位的情境下,过于彰显电影艺术性的影片则使受众望而却步,进而使得多数大制作的主流电影票房低下,商业发行渠道难以占据预期的市场空间,逐渐弱化了商业竞争的能力。为了避免大众在消费文化中产生的周期性、结构性审美疲劳,中国电影市场化选择必然形成明星制的营销策略和标准化的资源配置。因此,中国电影市场面临在主流电影中实现不同电影类型的重新整合。
  数字技术无孔不入,推动着文艺事业与日常生活交汇融合。文艺事业在科技带动下更加多元。但是,数字技术打破了原有的艺术创作格局,试图重塑人们艺术欣赏的规矩,肆意评判、多元表达、碎片式的接收方式,越来越成为消费文化的新常态。观众对于电影的消费,在移动互联平台渐入佳境。
  综艺大电影是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电视媒体开创节目衍生品模式的探索。产业链延伸IP品牌、粉丝经济和拉动地方旅游等形式成了电影赚钱可圈可点的方式。电商大亨、企业老板纷至沓来,业外资金大量涌入,商家们都急于享受中国电影市场逐年高涨的票房收益,于是电影类型悄然改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国产电影从作品风格、题材类型以及观影人群上均呈现出“网生代”为主导的青春样态。三年内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均有超过五部以青春怀旧、喜剧为主的中小成本制作电影。除了在主题上精心选择以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外,电影类型的选择也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娱乐化倾向。
  目前,在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壮大、电影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流行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就其生产效益而言,更是对其文化创收的综合展现。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综艺大电影票房大紫,从宏观上反映出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变化,国产电影正经历生产模式转型,精准的受众定位和贴近群众的话题营销,使得以综艺大电影为首的小成本电影在短期内票房异军突起。从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横扫亚洲收视到中国版《奔跑吧兄弟》收视热潮,潜移默化中以商业利润的营销造势逐步形成。综艺大电影本身以综艺节目积聚的人气和粉丝,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以消费明星获得巨大利润,使得泛IP跨界融合形成的“综艺大电影”市场潜力无穷。
  “综艺大电影现象”横空出世乃至票房成功再次证明了: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媒介终端数字化日益模糊了移动终端的边界。电视IP(Intellectual Property)在不同终端上的转化和延伸是电影市场上“综艺大电影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对于电影产业而言有巨大的文化资源,即借助IP进行文化产业开采。IP转化产生的影响力和经济价值,从“影”、“视”互动模式下对提升了综艺节目品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启示。观看电影最初动机已从社交意义转化为渠道、明星制、流行文化和热门IP等等。不同的是,在观众原有的消费动机下,今天的电影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基于受众的消费心理变化,中国电影市场必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重新定位,从而通过票房利益兑换商业价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在这种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既能迎合市场、又不失电影语言表达,从而保证电影的商业化运作,成为摆在每一位电影人面前的难题。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成为消费主义文化下综艺大电影得以产生的基础。本文主要将综艺大电影现象放在广阔的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既能看到突破,亦有相当局限。当属于这个时代的电影普遍远离戏剧化的严肃,当观众只是沉醉于轻松的笑料、眩晕于物的铺排却依旧票房居高的时候,电影的艺术功能和教化属性不知不觉间滑行至娱乐属性。当电影创作者只为票房成功而患得患失时,笔者从消费主义文化视角下,利用数据研究法、文献归纳法等追根溯源,着重分析电影产业化变革下,电影的类型、题材等都不能成为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直接标准。我们不能单方面通过巨额的票房盈利就直接认定电影的价值所在,不论是商业性、审美性还是认知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当本土化和粉丝经济成为综艺大电影制胜法宝的同时,伴随着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缺失的生态环境仍待进一步更新,其叙事策略和类型发展仍具相当大的探讨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