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大联动机制研究——以上海市X街道为例
【6h】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大联动机制研究——以上海市X街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相关研究

1.3.4 评析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大联动”机制的现实背景

2.1 X街道的碎片化困局

2.2 传统协调机制的低效运作

2.2.1 议事协调机构的“泛化“和“小组政治”的过载

2.2.2 项目制协调的“虚化”和绩效考核的“失灵”

2.2.3 运动式治理的“钝化"和“兴奋剂”的免疫

2.3 基于信息化技术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综合协调

第3章 “大联动”机制治理实践

3.1 大联动机制的发展历程

3.1.1 大联动机制的产生——平安世博的现实需要

3.1.2 大联动机制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渐进改良

3.1.3 大联动机制的深化——一号课题的实践载体

3.2 大联动机制的整合路径

3.3 大联动机制的动力机制

第4章 大联动机制的制度优势

4.1 从个案化解向批量处理转变

4.2 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4.3 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

4.4 从条块分割向盖边沉底转变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大联动机制的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到政府管理的同时,其所倡导的市场化和管理主义的模式在增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的同时,并未解决科层体制固有的碎片化、分散化的困境。政府越来越无法作为一个整体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需求愈发多元,窃以为私营部门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破在整合资源向顾客提供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公共部门则更加相形见绌。公共部门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支撑,以更加有效地整合行政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整体性、无缝隙的服务。“整体性治理”理论有效回应了上述问题,并逐渐凝聚了学界与实务界的共识,成为影响较大的理论。
  本文以上海市X街道基层治理碎片化的问题描述入手,以较大篇幅重点梳理了上海以“大联动机制”为主要载体实践整体性治理的过程,囿于研究能力与客观条件之所限,本文截取了大联动机制在X街道的“切面”展开论证,寄望以“近水楼台”之便尽力将这个“切面”描写得较为生动,从而为“整体性治理”后续学术研究奉献微薄的知识增量。
  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说明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工具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X街道大联动机制建设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空间结构、利益结构和权力结构三个方面梳理了碎片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传统协调机制在处理碎片化问题时的低效困境,为下文引出提出“大联动机制”的解决方案伏笔。
  第三部分按发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解剖了大联动机制的实践过程,分析了内在的整合机制并就大联动机制不断深化的动力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第四部分基于对大联动信息平台数据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大联动的制度效益,第三和第四部分也是本文的主干。
  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是回顾研究过程希望能对全文有所总结和升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