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世纪音乐的浙西南之声——作品《畲·语》创作解析
【6h】

新世纪音乐的浙西南之声——作品《畲·语》创作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新世纪音乐概述

1.1 新世纪音乐的发展历程

1.2 新世纪音乐的融合现象

1.2.1 与民族音乐的融合

1.2.2 与流行音乐的融合

1.2.3 与爵士音乐的融合

1.3 新世纪音乐的创作特点及电子化渊源

1.3.1 新世纪音乐的创作特点

1.3.2 社会化电子音乐的运用

第二章 原创新世纪音乐《畲·语》的创作构思及手法

2.1 《畲·语》的创作构想

2.2 《畲·语》的音乐材料

2.3 《畲·语》的创编技术

2.3.1 《畲·语》的曲调特征

2.3.2 《畲·语》的和声进行

2.3.3 《畲·语》的节奏形态

第三章 《畲·语》作品的音响构成

3.1 声音采集

3.2 音色制作

3.2.1 电子音色制作

3.2.2 打击乐音色制作

3.2.3 其他音色制作

3.3 混录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新世纪音乐是上世纪70年代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音乐流派,相较于其他音乐风格,新世纪音乐很难从乐器种类、风格上来对其本身直接定义,它更倾向于是一种融合了各种其他流派特点的音乐,并用以放松减压、帮助冥想以及激发灵感。由于新世纪音乐自身定义的模糊,笔者在查阅当前国内外有限的文献资料之后,结合实际作品的分析,尝试对新世纪音乐本身所具备的特点进行探索,并探讨新世纪音乐的共性:即将多种音乐风格融合并采用创新的、电子化的音响处理方式进行加工处理,集“融合”与“创新”于一体的音乐创作理念。
  本文的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原创作品《畲·语》的创编过程。该作品取材于我国少数民族畲族,以“新世纪音乐中的融合与创新”的创作理论为指导,其中旋律上主要采用位于浙西南地区一代特有的浙闽调式;和声上主要采用流行、爵士的和声进行模式,并借鉴流行爵士和声的持续性结构、调式和弦互换等和声编配手法将民族、流行、爵士风格融为一体。作品最终依托现代音乐制作技术得以呈现,在声音的处理手段及音响组织架构上借鉴了社会化电子音乐的相关理念。作品取材传统,赋形现代,是一次尝试性的“融合与创新”,其创作意图是不仅是新世纪音乐作品创作的理论化指导尝试,也是对濒临危境的畲族音乐文化进行的一次尝试性挽救,同时希望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