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基于PVAR模型的分析
【6h】

论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基于PVAR模型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的总体内容以及框架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状况

2.1.2 国内研究状况

2.2 文献评述

第3章 城镇化、教育、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模型分析

3.1 指标选取

3.1.1 城镇化水平

3.1.2 教育水平

3.1.3 经济发展水平

3.2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简介

3.2.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发展过程

3.2.2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模型

3.3 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理论关系分析

第4章 我国城镇化、教育、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城镇化进程

4.1.1 我国整体城镇化发展历程

4.1.2 我国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4.1.3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4.2 我国教育发展现状

4.2.1 我国东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

4.2.2 我国中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

4.2.3 我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现状

4.3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4.3.1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4.3.2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4.3.3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第5章 城镇化、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5.1 PVAR模型的简介

5.1.1 PVAR模型的发展过程

5.1.2 PVAR模型的基础理论知识

5.2 模型的建立

5.2.1 平稳性检验

5.2.2 模型滞后期的确定

5.2.3 PVAR模型的估计

5.2.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5.2.5 方差分解分析

6.1 结论

6.2 决策建议

6.3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镇化、教育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城镇化建设、教育和经济三个方面还处于弱势,而且随着改革的进行,我国在城镇化、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弊端。第一,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东部地区在城镇化、教育和经济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优势非常的明显。第二,发展不协调。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速度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但我国在城镇化和教育的发展进度也明显要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推进我国在城镇化、教育和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成为了我国一大挑战,这也使得研究我国城镇化、教育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章以计量经济学以及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理论为分析基础,阐述与讨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模型)的发展、原理和估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城镇化、教育与经济作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模型和实证分析等作为研究方法,利用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2004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着重分析我国城镇化、教育与经济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主要分六个大的章节进行分析:第1章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为后文的研究提出理论支持,并为全文的研究做一个整体的框架安排,使得下文的研究更加清晰、合理;第2章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城镇化、教育与经济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然后再进行综合评述,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不足之处;第3章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理论模型,将教育纳入劳动要素、城镇化纳入资本要素,以经济作为产出,分析城镇化、教育、经济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理论关系,从理论的视角进行分析,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文的实证研究部分提供理论依据;第4章结合相关资料和历史数据,对我国城镇化进程、教育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文字性阐述,并对我国城镇化、教育、经济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其现状统计分析结果,阐述我国在城镇化、教育、经济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在城镇化、教育和经济的差异和不足之处。第5章对PVAR模型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说明PVAR模型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收集我国各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建立,对城镇化、教育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6章根据前文的实证分析得出本课题的主要结论,然后结合模型结果和我国目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结合前文指出本文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局限性,并给出后续的研究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可得知以下结论:首先,整体上经济发展能够带动城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但城镇化和教育受经济影响程度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各地区的经济对城镇化和教育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各地区。其次,城镇化、教育和经济之间存在互动作用,但这些互动作用并不是对等的,而是有差异的。最后,城镇化、教育和经济发挥相互之间的作用有一定的潜伏期。尤其是教育对经济以及城镇化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出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