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研究
【6h】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面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面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2.1.2 访谈法

2.1.3 问卷调查法

2.1.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见习及研习

3.1.1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见习

3.1.2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研习

3.2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研究

3.2.1 专业实习目标

3.2.2 专业实习内容

3.2.3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的集中实习的组织形式

3.2.4 学生自主实习的组织形式

3.2.5 实习生的薪资待遇

3.2.6 专业实习时间

3.2.7 教师指导

3.2.8 实习学生交流

3.2.9 专业实习效果分析

3.3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发展对策

3.3.1 合理安排专业见习内容,为学生参加实习做好准备

3.3.2 完善技能类课程,加强实习生实践能力培养

3.3.3 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增强实习基地师资

3.3.4 提前了解学生职业意向,为专业实习做好准备

3.3.5 建立网络资源平台,便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3.3.6 加强研习,重视信息反馈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实习是高师院校教育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衡量和检验高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同时,实习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次综合测试,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引导学生向社会过渡、实施角色转换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专业实习,可以为高师院校的师生参加专业实习做好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提供从事专业实习的方法依据,增强科学性,从而提高专业实习的质量。而实习过程的实施是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即实习活动采取的方法和模式来实现的。换句话说,专业实习模式是否科学、方法是否得当、制度是否规范,对完成专业实习任务目标关系极大。
  本文研究采取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2013级两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问卷调查,从专业见习阶段对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2级、13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专业见习阶段、专业实习、专业研习三个阶段对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2级、13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12级、13级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调查分析总结出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模式。了解当前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结论如下:
  (1)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专业见习期间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实习生对实习前培训时间总体比较满意,有部分实习生认为岗前培训时间太短,学生的基本技能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实习生对专业见习总体上持满意态度。
  (2)实习生认为研习时间适当,研习的内容可以较好的体现出专业研习的反思功能。大部分实习生对研习的期望是能为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或难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在以实习基地为依托的集中实习中,形成了较具特色的示范基地,充分保证了专业实习的质量。
  (3)本专业实习均为带薪实习,体育健身和体育经营行业的实习生相对来说薪资较高。本专业实习时间为16周,比国家规定的实习时间长。通过实习过程中安排了集中返校,构建专业实习网络交流平台,有利于实习生对实习信息进行交流反馈。
  (4)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专业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度,参与学生实习实习指导工作的有两部分人员组成: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教师及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指导态度比较认真,但指导频率有待提高。学院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态度认真,指导频率较高;实习质量整体提高,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的就业。
  (5)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专业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总体来说比较满意。实习生的创新意识和交流合作能力呈正相关,即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创新意识越强,则交流合作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