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焦虑情境下中国人视线行为的研究
【6h】

社会焦虑情境下中国人视线行为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核心概念

2 文献综述

2.1社会焦虑与文化

2.2 社会焦虑者的视线行为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预实验:社会焦虑情境有效性

3.2 正式实验:中国人在社会焦虑情境下的视线行为

4 结果

4.1 数据整理

4.2 预实验结果

4.3 中国人在社会焦虑情境下的视线行为

4.4 中国人在社会焦虑情境下视线行为反应的文化文本

5 讨论

5.1中国人在社会焦虑情境下对不同情绪刺激的视线行为

5.2中国人在社会焦虑情境下视线反应的文化文本

5.3创新之处

5.4不足和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文化心理病理学发现,文化和心理行为之间相互影响。文化不仅影响正常的心理行为,也会影响异常的心理行为。社会焦虑就属于异常的心理行为中的一种。文化对于心理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文本作为桥梁来实现的。文化文本就是指文化环境下的行为及其意义。以往的研究发现,在强调个人主义文化的国家(如美国),社会焦虑者主要表现为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而在强调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如日本),社会焦虑者主要表现为害怕伤害别人文本。并且以往研究还发现社会焦虑和视线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焦虑者一般会表现出视线逃避行为。但是以往研究中也存在着以下不足。第一,关于文化与社会焦虑的关系研究中,主要是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的。第二,在探讨社会焦虑和视线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并没有涉及到文化因素。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式,以中国人为被试,探索在社会焦虑情境下,个体的视线行为反应,及其潜在的文化机制(文化文本)。具体研究的问题为:第一,在社会焦虑情境下,中国人对不同情绪刺激的视线行为是什么样的?第二,中国人在社会焦虑情境下视线行为反应的文化文本是什么样的?
  根据第一个问题,提出以下三个假设。H1a:文化文本(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害怕伤害他人文本)和面孔图片上的注视时间呈显著负相关;H2a: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分数低组和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分数高组在面孔图片上的注视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H3a:害怕伤害他人文本分数低组和害怕伤害他人文本分数高组在面孔图片上的注视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第二个问题,提出以下两个假设。H1b: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和害怕伤害他人文本呈显著正相关,个人主义文化倾向和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呈显著正相关;H2b:文化文本(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害怕伤害他人文本)在文化倾向和面孔图片上的注视时间之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以下实验检验上述假设。
  预实验:社会焦虑情境有效性的研究。以20名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为被试。创设一个社会焦虑情境,情境主要是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让被试和权威者之间进行对话,并让被试在权威者面前进行7分钟演讲。预实验结束后让被试回答在这种社会焦虑情境下的焦虑情绪的程度是多少分?预实验的结果反映了创设的社会焦虑情境能够有效地引发被试的社会焦虑情绪。
  正式实验:中国人在社会焦虑情境下的视线行为的研究。以106名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为被试,通过自我建构量表,社会互动焦虑量表和社会焦虑量表分别测量被试的文化倾向,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和害怕伤害他人文本。接着创设一个社会焦虑情境,诱发出被试的焦虑情绪以后,再呈现不同的情绪面孔图片,用眼动仪测量被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视线行为。
  根据实验分别得出以上两个问题的相应结果。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结果反映了在社会焦虑情境下,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人,随着文化文本(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或者害怕伤害他人文本)分数的增加,对情绪刺激(尤其是威胁性的刺激)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注视行为;在社会焦虑情境下,个人主义文化倾向的人,随着文化文本(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或者害怕伤害他人文本)分数的增加,对情绪刺激(尤其是威胁性的刺激)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逃避行为。对于第二个问题,结果反映了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人在社会焦虑情境下,主要表现为害怕自己受伤害;害怕自己受伤害文本在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和中立的情绪刺激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通过本研究,我们了解到了文化,社会焦虑的文化文本以及视线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便于今后,我们可以根据来访者的文化特性理解来访者的思想行为并与之进行恰当地互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