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团公司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研究——基于一汽富维的案例分析
【6h】

集团公司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研究——基于一汽富维的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1.1 相关概念

2.1.2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

2.1.3 大股东控制

2.2 文献综述

2.2.1 掏空动机的产生

2.2.2 掏空行为的条件

2.2.3 掏空行为的方式

2.2.4 掏空行为的识别

2.2.5 掏空行为的治理

3.1 公司介绍

3.1.1 一汽集团介绍

3.1.2 一汽富维介绍

3.2 案件过程

3.2.1 关联交易决议的提出

3.2.2 业绩恶化

3.2.3 关联交易遭到四次否决

3.2.4 一汽富维回应

3.3 一汽集团对一汽富维的掏空行为

3.3.1 未按照要求披露关联交易信息

3.3.2 违规进行关联交易活动

3.3.3 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

第4章 一汽集团掏空行为研究

4.1 一汽集团掏空动机分析

4.1.1 拆分上市带来掏空隐患

4.1.2 谋取控制权的超额收益

4.2 一汽集团具备掏空的条件

4.2.1 对一汽富维有绝对控制权

4.2.2 一汽富维内部治理的不完善

4.2.3 不完善的法律制度

4.3 一汽集团掏空的方式

4.3.1 关联交易

4.3.2 资金占用

5.1 投资者反应

5.1.1 用脚投票

5.1.2 用手投票

5.2 公司自身经营情况

5.2.1 产品毛利率的降低

5.2.2 盈利水平急剧下滑

5.2.3 利润由投资收益而非主营业务贡献

5.2.4 公司质地受到资本市场质疑

第6章 案例启示

6.1 实施整体上市

6.2 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6.3 完善法律监管

6.4 充分利用独立第三方的资产评估机构的职能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从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到B-M理论,再到所有权和控制权理论,讨论的中心由原来的管理层与股东的关系变成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关系。
  基于我国特殊的IPO制度以及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不仅存在利用其超额控制权主导公司经营,谋取私人收益的动机,更有掏空上市公司的能力。从内部看,中小股东缺乏参与和监督上市公司管理的意识,且受限于有限的财力,维权成本高;从外部看,我国的违规惩罚法律欠完善,违规风险低;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利用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转移的现象频发。基于我国特殊的资本环境,本文通过集团公司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结合近两年广受关注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掏空一汽富维案例,对集团控股股东的动机、能力以及方式进行研究,为掏空行为识别和中小投资者保护提供一些建议。
  基于以上理论及案例,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一汽集团掏空一起富维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路线等进行阐述,明确论文的整体框架。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文献综述包括相关概念的解释,对国内主流学者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原因、方式以及如何防止掏空的行为进行了阐述;利用相关理论解释大股东产生掏空行为原因的解释以及实行掏空的条件和能力。
  第三章对一汽集团和一汽富维业务、股权结构进行介绍,根据上市公司上市以来财务报表、财务指标等数据的变化情况,结合发生的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等易导致掏空行为的经营活动,以及市场反应、公司反应对案例进行详细回顾。
  第四章结合第二章的相关理论,讨论了一汽集团掏空的动机、能力以及掏空的方式;结合第三章案例回顾,深入研究了一汽富维可疑的财务数据和日常活动,对一汽集团具体的掏空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五章通过研究历次利好利空消息公告前后投资者的市场反应和一汽富维长期的财务指标走势,探讨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和长期经营产生的后果。
  第六章通过反思一汽集团对一汽富维的掏空行为以及中小投资者维权的结果,对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给出了建议和要求,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