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执行状况之中期评估研究——以江西省弋阳县为例
【6h】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执行状况之中期评估研究——以江西省弋阳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1 乡村教育的没落

1.1.2 乡村教师的希望

1.1.3 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动机

1.2.1 独特工作经历

1.2.2 知识文化结构

1.2.3 乡村教育定位

1.3 研究问题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发展脉络

2.1.1 乡村教育的演变

2.1.2 乡村教师面临的困境

2.2 乡村教育的政策变化

2.2.1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研究

2.2.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研究

2.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相关研究

2.3.1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出台

2.3.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相关研究

3.1 研究方法的选取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1 研究区域的选取

3.2.2 量化研究样本的选取与定量分析

3.2.3 访谈研究对象选取

3.3 研究架构

3.3.1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实施主体、客体的确定

3.3.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评估体系的设计

3.4 研究过程

3.4.1 前期准备阶段

3.4.2 问卷调查阶段

第4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

4.1 弋阳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状况

4.2 弋阳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成效评估

4.2.1 政府层面:健全保障机制

4.2.2 学校层面:细化落实方案

4.2.3 教师层面:各方待遇得到提高

4.3 弋阳县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存在的问题

4.3.1 政策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4.3.2 教师民生问题有待突出

4.3.3 教师生存状况需进一步关注

4.3.4 教师合理诉求需进一步回应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弋阳县初步建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体系

5.1.2 学校细化强化《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机制

5.1.3 乡村教师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5.2 相关建议

5.2.1 完善文本表述,提高教师认识水平

5.2.2 破解物质困境,应对教师强烈诉求

5.2.3 完善监督体制,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5.2.4 统筹招考比例,优化教师性别结构

5.2.5 完善荣誉制度,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我国有330万乡村教师,约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将近四比一。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及办学条件历史欠账等方面因素,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着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农村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15年6月1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应运而生。但目前对于该政策的研究,多停留在前期政策的解读、农村教师、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及落实此政策的举措上,学术界需要通过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执行状况做出评估。
  笔者在获得大量江西省有关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落实办法、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方案及自查情况摸清江西省落实该计划的具体情况后,明确该政策实施的主体、客体,建立从“政府系统”“学校系统”“教师系统”三个层面,对该政策进行评估的体系。随后,选取赣东北山区小县弋阳,依据所建立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评估体系,从三个层面对该政策进行评估。在这过程中,笔者通过制定并发放《<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问卷调查》;分别和教育局教育管理者,各个学校的校长、中层管理者、普通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到教育系统各个层面工作者对此项政策的看法,发现该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研究结论,对更好地执行与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相关建议。
  依据所建立的评估体系,笔者得到“教育局层面:健全保障机制”“学校层面:细化落实方案”“教师层面:待遇得到提高”的成效。同时发现,该政策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需要提高政策了解程度,突出教师民生问题,关注教师生存状况,兼顾教师合理诉求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在肯定弋阳县落实政策得出相应研究结论的同时,笔者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该政策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甘甜;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社会工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沈黎;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5.11;
  •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乡村教师; 公共政策; 中期评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