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行构式“无X不Y”研究
【6h】

流行构式“无X不Y”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

第二章 “无X不Y”的构件分析及构式义解析

2.1 “无X不Y”的构件分析

2.2 “无X不Y”的构式义解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X不Y”的主观性特征及其话语功能分析

3.1 “无X不Y”的主观性

3.2 “无X不Y”主观性的表现形式

3.3 “无X不Y”的话语功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X不Y”的生成动因和形成机制

4.1 流行构式“无X不Y”的使用情况

4.2 生成动因

4.3 传播过程

4.4 形成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可能的创新点

5.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流行构式“无X不Y”(如“无高考不青春”)区别于传统构式“无X不Y”(如“无孔不入”、“无风不起浪”),且在网络环境、电视节目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笔者以构式语法作为理论基础,并参考借鉴近年来“无X不Y”格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的成果,对新兴流行构式“无X不Y”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主要涵盖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范围、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部分是流行构式“无X不Y”的构件分析及构式义解析。分析构件“X”、“Y”的语法、语义特点,并解释“否定副词(不)+名词”的合理性。考察流行构式“无X不Y”的构式义及其变项X、Y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部分是构式“无X不Y”的主观性特征及其话语功能分析。运用主观性理论从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和说话人的认识出发,分别通过否定词“不”、特设范畴,以及出现的语境、语体等形式表现出来。结合具体事例阐释其主观评价和强调的话语功能。 第四部分是构式“无X不Y”的生成动因及形成机制分析。通过对其使用情况和传播过程的分析来解释其生成动因和形成机制。 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并分析了本文的不足。

著录项

  • 作者

    房辉;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文浩;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流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