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亚威权主义的类型学--以新加坡和韩国为例
【6h】

东亚威权主义的类型学--以新加坡和韩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本题的研究状况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1类型学导入

1.2类型学的结构

1.2.1类型学分类

1.2.2基本形式

1.2.3作为变量的子类型

1.2.4相互排斥和完全穷尽的种类

1.3构建类型学

1.3.1概念构成

1.3.2概念从何而来

1.3.3理想类型与分类类型

1.4类型学的应用

1.4.1结构性比较

1.4.2反映经验和理论变化

1.4.3类型学与定量研究

1.5总结

第二章东亚威权主义

2.1威权主义的概念

2.2威权与极权

2.3东亚威权主义的特点

2.4东亚威权主义类型学

第三章新加坡威权主义

3.1新加坡威权主义建立以前的国内形势

3.1.1英国的政治制度对新加坡的影响

3.1.2移民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3.2新加坡威权主义建立以前的国际背景

3.3新加坡威权主义的形成与巩固

3.3.1威权主义的形成

3.3.2威权主义的维持和变化

3.4新加坡威权主义的特点

3.4.1一党独大的人民行动党

3.4.2精英主义与精英政治

3.4.3“体制内”民主

第四章韩国的威权主义

4.1韩国威权主义的背景

4.1.1传统的农业社会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4.1.2韩国悠久的威权主义历史

4.1.3强政府与弱社会

4.1.4建国初期实行的民主制度引起国内政治动荡

4.2“二战”以来韩国政治转型的历程

4.2.2第二共和国时期与民主的短期尝试(1960-1961)

4.2.3第三、第四共和国和朴正熙的军政府统治(1961-1979)

4.2.4第五共和国和全斗焕的新军部政权(1979-1987)

4.2.6民主转型及巩固(1987——)

4.3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界定

4.4韩国威权主义的特征

第五章新加坡与韩国威权主义比较

5.1政党政治的比较

5.1.1新加坡的政党政治

5.1.2韩国的政党政治

5.2经济模式的比较

5.2.1新加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5.2.2韩国威权政府下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新加坡和韩国是东亚实行威权主义的两个典型国家,通过威权政治使两个国家从贫穷落后的小国,一跃成为经济发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国家。通过对两个国家的威权主义进行对比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威权主义的特点、影响以及威权转型的过程。尽管这两个国家都在历史上存在过威权主义,其中新加坡目前仍旧实行威权主义的统治,但是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类型,从类型学上讲,新加坡实行的是一种“软威权主义”,威权中有较多的民主因素;韩国实行的是一种“硬威权主义”,更多地强调一种军人专政和独裁统治。两个国家的威权主义的结果也截然不同,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了民主转型,而新加坡由于这种“软威权”因素,一直都处于民主化的进程中。 本文除了导论外,一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了类型学的基本理论。这一部分首先阐明了类型学是学术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能够将看似破碎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进行整体把握。然后介绍了类型学的分类,主要有二分法和多维度的类型学,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类型学。接着分析了如何进行分类,分类要注意哪些要求。最后是类型学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在量化研究中的使用。论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威权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概念特点和分类,在本文中,将威权主义分为“硬威权主义”和“软威权主义”,这一分类主要是基于资本与威权主义的关系而划分的。接下来论文分析了这两种威权主义类型的代表国家:新加坡和民主转型前的韩国。第三部分介绍了新加坡的威权主义发展,从威权主义建立以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威权主义形成的过程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韩国历史上的威权主义。韩国在摆脱殖民统治后经历了民主化试验阶段最终被军人出身的朴正熙推翻,在维新政体建立后正式进入了威权主义时期。这一部分从韩国威权主义的背景、转型历程、威权政体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在最后一部分论文对韩国和新加坡的威权主义进行了比较,包括政党政治的比较、经济发展方面的比较,分析了其中的差异性和共性,得出威权主义在不同类型中的发展特点。

著录项

  • 作者

    徐思宇;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外政治制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路曲;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东亚; 威权主义; 类型学; 新加坡;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5:2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