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陆俨少山水画的取势探微
【6h】

陆俨少山水画的取势探微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选题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1.3选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选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2对“势”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回顾

2.2作为中国山水画美学范畴的“势”

2.1.1 “势”之源流——进入山水画领域之前的“势”

2.1.2山水画中“势”的属性

2.2历代山水画论中的“势”

2.2.1论“势”的发展概况

2.2.2 “势”与“气”

2.2.3 “势”与“开合”

2.3历代山水画中的“势”

2.4“势”对山水画的情感表达

3陆俨少山水画的取势

3.1重“势”的动机

3.1.1习画经历

3.1.2生活阅历

3.1.3特殊的遭遇

3.2以章法布势

3.2.1对章法的概括

3.2.2突出主题

3.2.3倾向性

3.2.4特殊的平正布势

3.3以笔墨运势

3.3.1作画过程

3.3.2 “四绝”

3.4“取势”的图式分类

3.4.1直幅

3.4.2横幅

4山水画中“势”的启示

4.1“势”在山水画风格形成中的意义

4.2“势”的发展空间

5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作品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自“六法”产生以来,“气韵生动”即成了品评中国画千古不易的标准,从中国画的创作实践角度来讲,画家的作品所要追求的审美高度也是“气韵生动”。如果说“气韵生动”归属于“道”,那么其后的“五法”则可归属于“器”,其用现行的绘画术语转述,即为笔墨、形象、色彩、章法以及图式等,而“道”则建立在“器”的基础之上。山水画讲究“远取其势,近取其质”,这道出了对山水画意境审美中的气象追求。基于此,本文拟以山水画的取势之道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并以陆俨少的作品为图像载体,试图分析出其中的规律,以期予我们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以借鉴与指导意义。在绪论部分中,一方面概述了当前学界对于“势”及陆俨少山水画的研究现状,寻找出其间恰当的结合点和可以发掘的空间;一方面则说明所选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从而以图像与文本结合为突破口展开分析论述。在本文的第二章中,是对“势”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回顾,主要侧重于从美学角度对“势”予以阐释,分析其属性与价值,以及从画学角度分析其图式特点及对意境表达之重要性。对事物普遍规律的把握,是建立在对一系列个体事物的深入而理性的认识之上的,所以对取势之道的探寻的一个有效地途径就是个案研究,故在第三章中,选取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1975——1993年)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陆俨少的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分析其重“势”之动机;然后梳理出其作品中以章法布势和以笔墨运势的诸种“所以然”;再者,对其作品的取势作以图式上的分类,也是对其取势之道的进一步廓清。最后一章中,由上述个案研究又回复到取势在山水画创作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并强调其思想内核仍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且由于绘画主体因其时空的位移,更赋予“势”以新的形式与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