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谐社会:基于快乐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6h】

和谐社会:基于快乐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1.2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2.1和谐社会的理论综述

1.2.2快乐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1.2.3本文的基本观点

2快乐经济学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

2.1快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评述

2.1.1快乐幸福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终极目标

2.1.2快乐的一般属性与可测性

2.1.3影响快乐的主要因素分析

2.1.4快乐经济学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全新见解

2.1.5广义财富论与全消费观念

2.2快乐经济学与和谐社会的相关性研究

2.2.1快乐经济思想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以人为本

2.2.2快乐经济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3基于快乐经济学视角定义的和谐社会

3基于快乐经济学视角,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及原因

3.1我国居民快乐幸福感的总体现状

3.1.1国际相关调查分析

3.1.2国内相关调查分析

3.2从当前我国国民快乐幸福的状况,分析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3.2.1人与自然不和谐

3.2.2人与人的不和谐

3.2.3人与社会的不和谐

3.2.4人与自身发展的不和谐

3.3基于快乐经济学,探析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

3.3.1“天人对立”的自然观

3.3.2狭义利益主体观

3.3.3社会存在不公平

3.3.4物本主义忽视精神需求

4提升国民快乐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及建议

4.1树立“天人合一”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1.1加强环境保护,创造优美生存条件

4.1.2注重社会节约,合理利用有限资源

4.1.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2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关注国民快乐幸福感受

4.2.1实现国民快乐幸福最大化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4.2.2关注国民快乐幸福,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衡量指标

4.3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3.1维护社会公正,协调效率与公平关系

4.3.2维护社会公正,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4.3.3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4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国民快乐幸福感

4.4.1.构建和谐文化, 提升全民精神文化素质

4.4.2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全民道德素质

4.4.3积极开展国民快乐教育,提升全民快乐总量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倡导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和谐社会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不同的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阐述。本文旨从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快乐经济学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以人的快乐和幸福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该理论强调快乐幸福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最终目标,认为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国民快乐幸福感的同步提升,并从研究国民收入与快乐的关系出发,探讨和分析除了收入以外影响人们生活快乐幸福的多方面因素,进而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建议和主张。该理论对当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思想进行了反思,认为主流经济学对物质财富创造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对GDP增长的无比偏爱,使经济学偏离了其作为社会科学应有的人文关怀。同时,由于主流经济学过度强调物质财富的重要性,忽视了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经济资源日显匮乏,城乡地区差距持续扩大,国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等等。 基于快乐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①快乐经济学与和谐社会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快乐经济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共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二者都关注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都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性。②通过分析我国国民快乐幸福感的现状,探讨当前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发展的不和谐。③从快乐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天人对立”的自然观、狭隘的利益主体观、社会存在的不公平性、物本主义忽视精神需求。④提升国民快乐幸福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包括树立“天人合一”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关注国民快乐幸福感;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国民快乐幸福感等。 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快乐经济学理论对于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实践指导意义,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关注国民快乐幸福感的提升,关注快乐经济学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本土化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