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团队精神培养角度浅析现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设计
【6h】

从团队精神培养角度浅析现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设计

代理获取

摘要

校一直以来都作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高校学生工作都予以了高度重视。由于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直带有较为浓厚的旧式行政管理风格,与传统中所受到的经费、教学、人员三个方面的压力相适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缺乏创新和重新设计的内部动力,而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达、高等教育深化改革、高等教育法治化使得这种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也使得“团队精神”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对人与人之间沟通合作的要求,大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造成的先天不足、独来独往、离群索居的校园生活方式,个人化的学生考评方式,都使得团队精神成为大学生亟待培养的素质。 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可以满足时代的需要,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一、可以有效地加强大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第二,可以有效地促成大学生形成民主意识和平等参与的公民精神。第三,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规范精神和纪律观念。第四,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融入社会和进行人生规划。第五,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 团队的概念并不是很容易把握的,西方学者对团队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团队概念的内涵是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能很好地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1962年日本科学家及工程师协会注册第一个质量管理小组,以此为标志,日本企业被认为是最早引入团队工作模式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质量控制方法在美国大受欢迎。受到日本全面质量管理(TQM)计划的影响,美国人采用了团队管理的形式以顺利推广这一计划。集体主义”历来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这种东方文化的结晶与团队管理的精神一致的,为我国开展团队管理工作积累了优秀的文化和价值土壤。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威廉?大内的Z理论、群体规范和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等理论和概念发展和丰富了当前的团队理论。 相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去一直对学生坚持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而言,对“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舶来品,系统理论成形于西方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之间细微而又根本的区别是长期困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管理中是否实施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一个重要原因。 高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方式方法。从理论上包括人际关系法、角色定义法、价值观法和任务导向法,具体的实践中又可以分为人际沟通训练法、团队决策法、示范教育法、团队理论灌输法、挫折训练法和团队实践法。 以上海某高校“素拓认证”为例,可以看到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主流模式具有自上而下的启动方式、复制于行政管理的组织架构、“暗箱”操作、行政式问答的沟通方式几个基本特点而在上海某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实行的“光彪楼”模式具有显著的原生性和内生性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教育的行政导向明显领导和指导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强烈的外部干预决定团队的组合和分工、条块结合、纵横联合、两级运行的管理体制的实践效果偏差都影响了先行高校学生管理主流模式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要实现团队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设计思路,可以重点从整体上的专门化、系统内的多中心、更多的管理自主性、直接管理和考评的工作机制几个方面来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