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的临床、病理及机制研究
【6h】

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的临床、病理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高丙种球蛋白(IgG)与pSS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检测人B细胞激活因子(BlyS)在pSS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在合并高丙种球蛋白与正常丙种球蛋白两组患者中BlyS表达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肾脏科住院的pSS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one way ANOVA和Spearson分析法,分别比较高IgG与正常IgG两组在临床表现、肾小管损害指标、肾小球损害情况、肾功能受累情况,免疫学指标及肾脏病理方面的差异。选取行肾活检的34例pSS肾脏损害患者,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BlyS在肾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共收集130例pSS肾脏损害患者,男性8例,女性122例,平均年龄44.1±11.52岁(16-68岁)。95例(73.1%)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RTA),其中远端RTA(dRTA)91例;9例以低钾性麻痹就诊,4例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3例dRTA合并肾性尿崩症。20.8% 的pSS患者(27/130例)表现为小管性蛋白尿;13.8%(18/130例)患者以肾小球性蛋白尿为主;35/130例(27.7%)Scr﹥115 umol/L。多数患者表现血IgG升高,占70.8%。 41例肾活检中,慢性间质性肾炎33例(80.5%),免疫荧光检查大多阴性。96例患者用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18例。高IgG组患者dRTA的发生率、肾小管性蛋白尿发生比例显著高于正常IgG组(P<0.05);血IgG水平与血钾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269,P<0.01);高IgG与正常IgG组相比,尿β2-MG、 NAG、 RBP升高,浓缩稀释功能异常比例、血BUN都较正常IgG组有增高趋势,MDRD有下降趋势,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血BUN与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高IgG组以肾小管性蛋白尿为主,正常IgG组以肾小球性蛋白尿为主,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IgG组患者低补体发生率显著高于高IgG组(P<0.05);两组患者肾组织的肾小管间质积分(TI)和肾小球积分(G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肾小管间质区和肾小球浸润的炎细胞中都有BlyS的表达。pSS患者中BlyS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IgG组患者肾组织BlyS表达高于高IgG组(P=0.03)。 结论:pSS合并肾脏损害常见,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肾脏病理改变的严重性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必要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逆转肾功能改善预后。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与dRT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对于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要注意检查小管酸化功能。BlyS不仅表达在肾小管间质浸润的炎性细胞表面,而且在肾小球炎细胞中也有表达,而且血IgG的水平影响了肾脏组织中BlyS的表达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