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6h】

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论文结构图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基本概念

1.2.1信用风险转移

1.2.2信用衍生产品合约中的一些基本定义

1.3研究文献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3.3简评

1.4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结构

1.5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与特征

2.1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背景

2.1.1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需求

2.1.2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发展

2.1.3迅速发展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1.4金融监管

2.2主要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及特征

2.2.1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特征

2.2.2信用风险转移工具

2.3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状况

2.3.1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

2.3.2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

2.4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特征

2.4.1信用风险转移市场机构参与状况

2.4.2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特征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3.1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参与主体及交易动机

3.2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2.1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3.2.2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参与者行为的影响

3.2.3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中的市场参与者关系分析

3.3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理论模型分析

3.3.1模型的基本假设

3.3.2模型中经济活动的顺序

3.3.3信贷市场的细分

3.4高端信贷市场中的CRT市场及其影响

3.4.1未考虑CRT市场的高端信贷市场均衡

3.4.2考虑CRT市场的高端信贷市场均衡

3.4.3考虑CRT市场前后高端信贷市场均衡解的比较分析

3.5低端信贷市场中的CRT市场及其影响

3.5.1未考虑CRT市场的低端信贷市场均衡

3.5.2考虑CRT市场的低端信贷市场均衡

3.5.3利用数学模拟方法对考虑CRT市场前后低端信贷市场均衡解的比较分析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系统表现:基于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经验证据

4.1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概况

4.2相关研究的进一步评述与研究假说

4.3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4.3.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3.2研究模型选择

4.4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4.4.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4.2全样本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4.4.3分类样本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4.5本章小节

第五章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监管政策分析

5.1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历程

5.2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监管政策现状

5.3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监管中需考虑的问题

5.3.1对金融系统的负面影响

5.3.2对市场参与者带来的风险

5.3.3对监管当局的挑战

5.4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监管历程及现状

5.4.1证券化监管历程

5.4.2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历程

5.4.3国外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监管措施

5.5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监管政策的完善建议

5.5.1保持监管政策的连贯性

5.5.2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

5.5.3协助数据库建设

5.5.4加强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研究

6.1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基础研究

6.1.1信贷市场规模

6.1.2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

6.1.3非银行金融机构

6.2发展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收益分析

6.2.1对金融系统的正面影响

6.2.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的收益分析

6.2.3对机构投资者带来的收益

6.3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中的障碍

6.3.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6.3.2信用评级业发展落后

6.3.3债券市场不发达

6.4发展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6.4.1发展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路径选择

6.4.2推进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全文结论及展望

7.1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7.2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索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市场出现以前,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以后只能持有至贷款违约或到期日,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是贷前审查、贷后监督和降低信贷集中度等手段,而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资产组合管理的需要对信用风险进行转移,从而更主动灵活地进行信用风险管理。而且,信用风险转移市场还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从理论上严谨地分析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对于促进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集中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在回顾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概况基础上,研究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的外部条件;二是从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细分的角度建立博弈模型,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三是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CRT市场引入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CRT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监管问题和发展路径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的创新,并对国内外关于CRT市场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 第二章介绍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背景、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需求是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出现的内在原因,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出现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则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市场基础。由于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金融监管措施和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从总体来看,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呈现出发展速度快、交易复杂、市场集中度高、流动性不足等特征。随着参与机构风险计量技术的提高和合约标准化程度的提高,CRT市场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会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参与机构在CRT市场中的参与程度和交易目的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基于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参与主体、动机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从信贷市场细分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多参与主体博弈模型,考察了CRT市场引入对商业银行信贷监督水平和存贷款利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端信贷市场中,存在一个适度的区间,当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比例满足此区间时,就会得到一个较低的信贷市场存贷款利率水平和高端市场门槛值,表明适度的CRT交易可以降低银行筹资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在低端信贷市场中,信用风险转移比例与银行信贷监督水平负相关,与信贷市场存贷款利率水平和低端市场门槛值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凸形关系,且市场中企业家的道德风险水平、银行的信贷监督能力越低它们之间的凸性关系越强,反之越弱,表明CRT交易弱化了银行信贷监督努力,但交易规模的增加不会带来存贷款利率水平、低端市场门槛值的持续下降,企业家道德风险水平、银行信贷监督能力越低,适度的CRT交易效率越高。 第四章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引入后商业银行信贷监督和风险收益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CRT交易显著地降低了银行信贷监督水平;(2)CRT交易规模的提高并不会持续带来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它显著地提高了交易规模较小的积极参与型银行信贷规模,而对交易规模较大的主导型银行信贷规模没有显著影响;(3)银行会在通过CRT交易分散风险和承担更多风险间进行权衡,表现为信用风险转移交易对主导型和积极参与型银行风险水平都没有显著影响;(4)CRT交易未带来银行收益水平的显著改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规模的增加会导致交易规模较小的积极参与型银行收益水平显著提高,却显著降低了交易规模巨大的主导型参与银行收益水平。 第五章对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及监管现状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在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监管政策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可能对市场参与机构和金融系统带来的新的风险,国外金融监管部门在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过程中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政策,相对而言,各国对于证券化产品的监管措施已经较为统一,而信用衍生产品的监管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基于以上分析,在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过程中,应从保持监管措施的连贯性、提高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第六章研究了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虽然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但是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信贷资产规模和机构投资者资金规模来看,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已经具备相当的市场基础,但是由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技术落后、信用评级业发展不足和数据库缺乏等原因,在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经验,本着先试点以及发展银行间市场再推广的原则,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根据试点情况对监管措施和交易规则进行完善,然后再降低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限制条件,推动市场稳定发展。同时从市场参与机构、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和债券市场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论文分析总结了国外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当前中国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成果对中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基于以上研究,主要的创新之处表现在: 第一,系统地分析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背景、市场特征与发展趋势,指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以及金融环境的完善程度是影响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信贷市场细分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多参与主体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考察了CRT市场引入前后两类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信贷监督水平、存贷款利率水平及市场门槛值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适度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有助于降低企业筹资成本,提高银行系统效率; 第三,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及对现有相关研究的述评导出理论假说,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数据,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引入后商业银行信贷监督和风险收益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交易规模进行的分类研究,得出了一些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丰富了信用风险转移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