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过程与模式之研究
【6h】

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过程与模式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

壹、研究价值与目的

貳、问题提出

第二节研究现況

第三节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

壹、研究架构

貳、研究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有价值的创新与成果

第二章理论:概念的厘清与整理

第一节政治转型

壹、政治转型之意涵与方向

貳、政治转化之速率

第二节民主转型相关名词解释

壹、民主政治的类型

貳、自由化与民主化

第三节民主转型的问题

壹、民主化的浪潮

貳、民主化的问题

第四节民主转型模式与过程

壹、民主转型的模式(背景、准备、决定、巩固)

貳、民主转型的过程(方式、动能、路径、類型)

第五节民主巩固内涵

壹、民主巩固的狭义(thin)与广义(thick)

貳、民主巩固的消极(negative)与积极(positive)

第六节民主化发展指标

壹、民主政治测量

貳、新闻自由调查

第三章台湾政治转型背景与动因

第一节威权体制的松动

壹、执政危机与因应

貳、本土势力抬头

第二节在野民主运动势力崛起

壹、知识青年运动

貳、中坜事件

參、从「八十年代」到美丽岛

肆、朝野开始对谈

第三节经济发展社会多元化

壹、经济改革带动民主发展

貳、解严后的政商关系发展

第四节国际因素的影响

壹、美中关系的转变

貳、韩战的影响

第四章台湾政治转型关键角色

第一节政治菁英

壹、执政菁英:民主化进程的改革者

貳、在野菁英:民主化进程的推手

第二节民意机关

壹、国会与民主化

貳、立法院的角色功能

參、宪改扩张立院职权

肆、高度自主的民意

伍、政党协商的民主机制

第三节选举机制

壹、选举与民主政治

貳、台湾的民主选举

第四节传播媒体

壹、媒体与民主政治

貳、台湾媒体的中介角色

第五章台湾政治转型分析(1986—~1995)

第一節转型过程朝野政治势力的消长

壹、国民党权力结构的演变

貳、民进党派系发展与整合

參、朝野政治势力的互动

第二节台湾民主化的歷程

壹、民主化的历史分期

貳、民主化的路径

參、小结

第三节、台湾民主转型的特色

第四节、台湾民主转型的模式

壹、变革的观点

貳、移转的观点

參、「分期付款」的观点

肆、小结:文化价值融合的混合模式

第六章起步中的民主巩固

第一节民主巩固的评鉴

壹、民主巩固的指标

貳、民主巩固的条件

第二节政党轮替与民主巩固

壹、首次政党轮替

貳、政党形象与选举

參、民主巩固的挑战

第三節民主深化基础脆弱

壹、民主倒退的危机

貳、未经双翻转测验

參、不健全的公民投票

肆、停滞的宪政工程

第四節台湾民粹主义反思

壹、民粹的意涵与特质

貳、台湾的民粹现象

參、民粹主义的危害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研究结论

壹、理论通则之印证

貳、台湾特有之现象

第二节民主转型再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研究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台湾政经研究与政策分析工作者,经常参与两岸文化学术交流,遇见不少胸怀远见,努力为两岸交流付出心力的优秀人才。一直萦绕心中的一件事,就是有生之年如何对隔阂半个世纪之久的两岸人民,做点有价值的事。近两年来就利用自己的专长领域,研究一个值得两岸学界探讨的课题,作为我的论文成果,也算是我为两岸付出的一点心力。 政治转型从广泛的经验上观察是多向选择的,威权政体有可能转向民主政体,也可能转向更专制的极权政体;同样地,民主政体也可能转向威权政体。从文献上看到,大陆与台湾学者都认为:威权政体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介于极权政体和民主政体之间的较温和的专制政体。作为一种政治型态,威权政体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南欧国家。及至六、七十年代,东亚和拉美地区众多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威权主义推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威权政治俨然成为战后的主流。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威权政体开始退出各国政治舞台,出现向民主政体转型的浪潮。 就在第三波民主化的趋势中,台湾地区适时地加入这股潮流,事实证明,二十年来台湾已从国民党长期执政下的威权政体转向民主体制。虽然这样的结果得到美国及其它民主国家的肯定。但笔者从民主政治应有的制度与社会文化内涵来看,台湾的民主转型迄今仍只是一个实验性的起步阶段,台湾效法西方民主的运作机制与实质内涵尚未真正形成。 截至目前为止,多数的台湾人民相信民主的价值,也相信这样的政治转型方向正确。但无法肯定台湾现行运作的民主体制与质量,更精确的说,台湾的自由民主并没有被正确的引导在健康的道路上,诸多的乱象与假借民主的民粹操作,显示自由、民主与法治在台湾只完成形式架构的转变,民主巩固应有的条件:自由活泼的公民社会、完整的司法独立、行政中立原则、政党与人民服从宪法及公民权利的认知与保障都尚未成熟,这也导致从国民党到民进党执政下的政治运作,在台湾还得不到民众高度的信任。 关于台湾政治转型的研究虽然不少,但囿于历史因素,多数以台湾观点为之,对于台湾政治转型过程种种的扭曲与盲点,欠缺客观的反省与批判。笔者除采用台湾学界的文献数据与部分调查数据外,兼采大陆学者的研究观点,使本论文的研究更具宏观视野。针对台湾地区的发展路线,本论文以政治转型类别中的民主转型理论为分析主轴,透过「结构论」与「过程论」两种民主化研究的途径及笔者建构的研究模式进行探讨。在具体章节安排上,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动机与目的、问题提出、研究现况、研究架构与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价值。第二章为理论之文献探讨,厘清政治转型相关名词及民主转型模式与过程作为全文分析的基础。第三章进入本题探讨,从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背景与动因,包括威权体制的松动、在野民主运动势力崛起、经济发展社会多元化、国际因素的影响等作深入的剖析。第四章则厘定政治转型过程的关键角色,包括政治菁英、民意机关、选举机制、传播媒体等四股最具引导性的力量如何促成民主转型。第五章就台湾政治转型过程朝野政治势力的消长、政党轮替、转型的特色、及转型的模式做分析。第六章则检讨与批判台湾民主转型与巩固的困境和危机,包括黑金政治、族群冲突、民粹主义等严重的民主化乱象。第七章为结论,总结全文研究发现,根据民主转型的理论法则检视台湾转型过程合乎通则之处,并归纳台湾特有的经验与借镜,提出建议。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三:1.研究取角的创新:梳理国内外有关之民主转型理论,自行建构台湾政治转型全新的研究模式,研究视角力求广度,从台湾特殊的历史环境出发,综合政治菁英之行为取向、政党竞争策略与形象因素、民意机关、选举投票行为、媒体舆论等重要因素的交互催化,做全面之分析。2.透视分析盲点的创新:民主转型过程主导者的角色,常有「位置」转换而「立场」丕变的现象,民主运动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执政的温和派与保守派、在野的激进派与温和派,都可能因角色或时空改变,而立场态度也随之调整。现实政治之利益结盟,让台湾的部份政客轻易地舍弃理念转换政党跑道;民主运动菁英得到政权之后,也未必能坚守民主的规范;选举过程假民主改革之名欺骗选票者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沉醉于台湾民主成果者视而不见的盲点与潜在危机。3.结论的创新:本文最后从理论通则中比较印证,具体得出台湾政治转型的新观点,并从正负面经验中反思其转型价值与走向。 最后笔者要强调的是,台湾还没有自己的民主发展路线,台湾的政治转型是仿效的,但因时间仍短,又欠缺西方民主的文化因子,目前所见的自由是份际不明的自由,政党的恶斗影响政府的威信,更让法治精神迟迟无法生根,除了以民意为导向的施政型态比较落实外,多年来所建立的民主体制框架能否成为实质民主有效的实践基础,进而培养出民主巩固的文化内涵,至少短期内还看不到,台湾的民主确实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摸索。笔者认为地球村的时代,两岸人民即便制度环境有所差异,也无须再因历史因素,错失相互了解与合作发展的契机,任何政治体制都将随着时空的转变作理性渐进的调整,大陆与台湾若能主动积极了解对方,必能找出相容互补的利基,创造和平共荣的远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