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水滑石衍生混合氧化物同时催化去除碳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研究
【6h】

类水滑石衍生混合氧化物同时催化去除碳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柴油机排放PM和NOx后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3类水滑石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其在环境催化中的应用

1.4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实验方法

2.1化学试剂和实验原料

2.2实验仪器与设备

2.3催化剂制备方法

2.4催化剂的表征手段

2.6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程序升温反应技术

2.7本章小结

第三章稳态共沉淀法及超声波辅助制备镁铝水滑石及其衍生介孔复合氧化物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3结果与讨论

3.4本章结论

第四章类水滑石衍生混合氧化物的碳颗粒物催化燃烧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3结果与讨论

4.4本章结论

第五章钴铝类水滑石衍生混合氧化物同时催化去除碳颗粒物和氮氧化物

5.1引言

5.2实验部分

5.3结果与讨论

5.4本章结论

第六章铜取代对类水滑石材料同时催化去除碳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性能的影响

6.1引言

6.2实验部分

6.3结果与讨论

6.4本章结论

第七章同时催化去除soot和NOx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分析

7.1引言

7.2实验部分

7.3结果与讨论

7.4本章结论

第八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全文总结

8.2研究展望

创新点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柴油机以其低油耗、高功率、耐久性好的优势,在汽车、轮船以及各种动力装置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其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日益严格的柴油机排放法规,柴油机排气污染控制是防止大气污染必须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成为能源与环境领域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柴油机排气控制主要针对碳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进行,由于PM和NOx的机内净化存在trade-off关系,发展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成为同时降低PM和NOx排放的有效手段。本文模拟柴油机排气环境,采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以类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为前体制备了系列具有介孔结构的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在同一催化床层上使干碳烟(soot)和NOx互为氧化还原剂实现污染物的同时去除,并运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揭示了催化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在计算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上,分析了类水滑石材料同时催化去除NOx和soot的反应机理。具体工作如下: 1.采用稳态共沉淀法和超声辅助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HT)纳米复合材料,两种方法合成的HT均为较规则的六边形片状颗粒,粒径大约在40~60nm范围,后者可在超声处理一定时间内(10~20min)得到粒径较小、结晶度较好晶相单一的HT。超声处理可以缩短HT合成时间,促进层间阴离子交换。以超声处理20min合成的HT为前体经450℃焙烧可制得孔径均一的介孔混合氧化物LDO,其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窄,最大几率孔径分布约4nm,SBET为168.8m2·g-1,孔容为0.37cm3·g-1。通过控制前体HT的合成条件,可有效控制LDO的孔径分布。 2.以稳态共沉淀法合成的含过渡金属的类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M(∏)Al·HT(M代表Ni、Co和Cu)为前体,制备了MAlO和K/MAlO两类具有相同介孔结构的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过渡会属对物相组成、热稳定性、孔结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MAlO和K/MAlO具有良好的soot催化氧化能力;与soot非催化燃烧相比,MAlO的起燃温度Ti下降200℃左右,大约为320℃,负载K2CO3后,K/MAlO的Ti和Tp都向低温方向移动;反应气氛中NO不但降低了soot的燃烧温度,而且提高了soot的氧化反应速率,这主要是反应中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NO2和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生成的硝酸盐物种的促进作用。 3.采用稳态共沉淀法在较大Co/Al比范围内(2~7)合成晶相单一的纳米类水滑石CA-HT,以此为前体制备的CAO-500和CAO-800混合氧化物呈Co尖晶石相,两类催化剂具有较大的表面积,80%以上的孔都位于中孔范围,平均孔径介于14~40nm之间;XPS结果表明钴以Co2+和Co3+同时存在于尖晶石结构中,催化剂表面除存在晶格氧外,还有大量的吸附氧。两类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同时催化去除soot和NOx的能力,CAO-800的soot催化燃烧活性以及N2的选择性SN2/C都高于同一Co/Al比的CAO-500;CAO催化剂的介孔结构有利于气体分子的吸附、扩散和脱附,因而具有较高的N2的选择性。4CAO-800是一个综合性能好的催化剂,Ti=290℃,SN2/C=3.5%,SN2O=15.1%。通过XPS和H2-TPR等方法推测,在CAO催化剂同时去除soot和NO反应中,soot的催化燃烧过程中溢流机理和氧化还原机理协同发生作用。 4.以Cu取代型类水滑石(Cu-Mg/Al-HT)为前体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含Cu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其晶相以CuO相为主,同时伴生少量的尖晶石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0~100m2·g-1),SBET随Cu取代量增加而降低,样品80%以上的孔位于中孔范围。含Cu混合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同时催化去除soot和NOx的能力,Cu取代量增加或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的soot燃烧活性和NO去除性能呈上升趋势;与纯CuO相比,类水滑石催化剂活性大大提高,这与其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关。催化剂适宜的焙烧温度为800℃,Cu的最佳取代量为3.0,即活性较好的催化剂3.0Cu-800,其Ti=260℃,SN2/C=4.37%,SN2O=16.6%。 5.Soot非催化燃烧时生成CO2的表观活化能Ea=158.4kJ·mol-1,Ti=530℃,以具有介孔结构的含Cu混合氧化物为催化剂时Ea下降至60kJ·mol-1左右,Ti大幅下降至260~300℃,同时有大量的N2生成,这表明通过催化燃烧可以降低生成CO2的活化能,使soot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得以催化去除;以CuO为主要晶相的催化剂同时去除soot和NOx的反应中,指前因子和表观活化能之间存在补偿效应。 6.以3.0Cu-800为催化剂,研究了soot含量、NO浓度、O2浓度、气体流速、催化剂与碳颗粒物的接触方式以及催化剂重复使用对同时催化去除soot和NOx的影响。研究发现,soot含量、气体流速和升温速率变化对Ti影响不大,而NO或O2浓度的增加提高了起燃活性,但对NO最大去除率XN2-max影响不大;良好的接触状况有利于soot和NOx的同时催化去除,而松接触条件下催化剂仍具有相当高的活性;催化剂经重复使用后活性下降,是由于在反应中生成的中间产物如碳酸盐等吸附于催化剂表面,覆盖了表面的活性位,从而抑制了催化剂的活性。 7.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在非稳态的程序升温反应中,当催化剂与PM混合物中的微量碳基本不变,动力学分析是可行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催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r与反应温度T间的指数关系(Arrhenius方程)进行了NO-O2-soot催化反应动力学的计算;在低温反应温度区间内,获得了同时去除PM和NOx反应中CO2生成和N2生成的经验速率方程。 8.在分析NOx在类水滑石催化剂表面吸附、脱附过程以及NOx吸附物种的基础上,结合催化反应历程及前人对反应机理的探讨,推测了含Cu类水滑石材料同时催化去除soot和NO的反应机理。该机理充分考虑了NOx吸脱附过程对催化反应的影响,认为O2的存在促进了反应的进行,NO/O2在催化剂表面生成的NO2和大量吸附物种提高了催化反应速率。 总之,含过渡金属的类水滑石材料具有良好的同时催化去除soot和NOx的能力,而该技术则集“PM的捕集、PM的催化燃烧、NOx的催化还原”三功能于一体,有望成为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柴油机排放后处理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