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鼻声反射在外鼻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应用
【6h】

鼻声反射在外鼻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运用鼻声反射(AR)对外鼻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通气功能进行定量分析,以寻找量化的指标来评价鼻腔通气功能,以及手术治疗对于此类患者在重建鼻腔通气功能方面的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9月间收入本科的30例外鼻鼻中隔偏曲伴不同程度鼻塞的成年病例,作为测试组。术前均查鼻骨-鼻中隔三维重建CT,提示存在外鼻鼻中隔偏曲。于手术前后分别行进鼻声反射检查,术后按随访时间分为测试组术后I(1-2个月)、测试组术后II两组(3-6个月),分别记录双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气道阻力(NAR)、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到前鼻孔的距离(DCAN)及通气功能分级(鼻塞症状为主)。选择年龄性别相仿,体检无明显外鼻鼻中隔偏曲,且无任何鼻科疾病的成年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鼻声反射AR检查,记录双侧NMCA、NCV、DCAN、NAR。运用SAS612统计学软件选择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结果: 正常对照组NAR=2.27±0.68cmH2O/L/MIN,NMCA=0.59±0.13cm2,NCV=9.59±1.67cm3,DCAN=1.63±0.34cm,测试组术前NMCA=0.36±0.14 cm2,NAR=7.05±4.60cmH2O/L/MIN,NCV=5.09±1.97cm3,DCAN=1.67±0.44cm。测试组术后I NMCA=0.44±0.11cm2 ,NAR=3.41±1.81cmH2O/L/MIN,NCV=7.88±1.14cm3,DCAN=1.64±0.38cm。测试组术后II NMCA=0.54±0.10cm2,NAR=2.34±0.88cmH2O/L/MIN,NCV=9.30±1.52cm3,DCAN=1.58±0.37cm。 鼻塞症状分级与NMCA、NCV、NAR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r=-0.84,P<0.01,r=-0.68,P<0.01,r=0.82,P<0.01),与DCAN无统计学相关性(r=0.16,P>0.05)。NAR与NMCA呈明显的负相关(r=-0.75,P< 0.01),NMCA增大,NAR减小。NAR与NCV也有相关性(r=-0.68,P<0.01),比较而言NMCA比NCV在评价鼻腔通气方面更为敏感。正常对照组与测试组术前在NMCA、NCV、NAR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1,P<0.01),测试组术前与测试组术后I、测试组术后II三组的NMCA、NCV、NAR两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正常对照组与测试组术后I在NMCA、NCV、NAR上仍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1),测试组术后II与正常对照组在NCV、NAR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P>0.05),NMCA有差异,但不显著(0.01< P=0.027<0.05)。各组的DCAN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对于改善鼻塞症状有一定疗效,评价手术疗效应在术后3个月或以上。 结论: 1.鼻声反射可以用于评价外鼻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术后鼻腔通气功能,鼻塞症状的严重程度与NMCA、NCV、NAR有一定相关性,NMCA、NCV越小,NAR越大,症状越严重,而与DCAN无明显相关性。相比较而言NMCA、NAR更为敏感,可以用作评价鼻腔通气功能的指标,两者呈负相关,NMCA越小,NAR越大。 2. 运用鼻声反射评价手术重建鼻腔通气功能的疗效需在术后3个月或以上,过早评价意义不大。 3.手术治疗外鼻鼻中隔偏曲在重建患者鼻腔通气功能方面的疗效肯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