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欧洲科学扩张背景下的徐家汇观象台(1873~1950)
【6h】

近代欧洲科学扩张背景下的徐家汇观象台(1873~1950)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1 绪论

1.1 前人工作综述

1.1.1 专题研究

1.1.2 其他研究中的徐家汇观象台

1.1.3 其他研究

1.1.4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2 “世界实验室”与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近代欧洲科学

1.2.1 “世界实验室”

1.2.2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近代欧洲科学

1.3 本文的目标与结构

1.4 一些要说明的问题

1.4.1 关于“徐家汇观象台”与“徐家汇天文台”

1.4.2 本研究所述历史的起讫时间

2 徐家汇观象台的创建与早期活动

2.1 耶稣会重返中国

2.1.1 耶稣会士观象台的两度勃兴

2.1.2 耶稣会在华传教的两个时期

2.1.3 初到上海

2.2 “以自然科学研究愈显天主的光荣”

2.2.1 创建徐家汇观象台

2.2.2 公共服务

2.2.3 气象信息网

2.3 中国境内第一座近代气象台

2.4 小结

3 佘山天文台的建立与天文事业的开创

3.1 佘山天文台的建立

3.1.1 筹备与创建

3.1.2 设备与地理位置测定

3.2 太阳研究

3.2.1 日常观测

3.2.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2.3 太阳合作研究

3.3 从《年刊》看佘山天文台

3.3.1 小行星研究与彗星观测

3.3.2 乾隆星表及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

3.3.3 赤道星图

3.3.4 其他研究

3.4 小结

3.4.1 耶稣会士的天文台

3.4.2 全球观测与跨学科研究

3.4.3 生长在近代中国的天文台

4 全盛时代(上):国际经度联测

4.1 缘起:从大陆漂移说到剑桥会议

4.2 徐家汇观象台的筹备与测量

4.2.1 筹备

4.2.2 1926年的测量

4.2.3 1933年的测量及与1926年之比较

4.3 结果分析

4.4 中方的参与

4.5 小结

4.5.1 作为大地天文学分支的天文经度测量

4.5.2 欧洲扩张背景下的经度联测及法国的主导地位

4.5.3 经度联测的中方执行者

5 全盛时代(下):完成于1930年代的测量活动

5.1 未果的航测中国地图

5.2 重力加速度测定

5.2.1 雁月飞与荷-雁42摆

5.2.2 测量过程及结果分析

5.2.3 乘军舰测定重力

5.3 《中国地磁图》的绘制

5.4 小结

5.4.1 具有全球性与地域性特征的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测量

5.4.2 作为国家主权与机密的大地测量

5.4.3 无奈的妥协

6 徐台在战时的衰落与战后的终结

6.1 动荡岁月

6.2 战时的衰落

6.3 徐台在战后的终结

6.4 小结

7 结论

7.1 徐家汇观象台科学工作及其特点

7.2 欧洲扩张与近代欧洲科学的地域扩张

7.3 本土科学界的合作--扩张的另一种方式

7.4 本研究所完成的工作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1.档案、日记、书信

2.观测报告、研究论文、出版物

3.中文研究文献

4.两文研究文献

附录

附录1 .在徐家汇观象台(含徐、佘、菉三地)工作过的耶稣会士

附录2 .徐家汇观象台(含徐、佘、菉三地)主要耶稣会士简介

附录3 .徐家汇观象台大事年表(1840~1950)

附录4 .徐台部分论文目录(天文部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重要学术活动

展开▼

摘要

作为中国境内第一家近代科学研究机构,徐家汇观象台(l'Observatoire de Zi-Ka-Wei)由清末来华耶稣会士于1873年创建并主持运作,它是1814年耶稣会重建后,耶稣会传教士在世界各地建造的多家观象台之一;该台工作人员中有多位隶属于法国科学院或其下属的巴黎天文台等机构,并且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台成果亦大量发表于包括法国科学院周刊在内的多种欧洲科学刊物上或单独出版,该台也因此成为西方科学界位于远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测点。
   这种多重角色集于一身的处境,使得徐家汇观象台势必成为考察其时欧洲科学与欧洲扩张、耶稣会士观象台史以及中国近代移植西方科学之历程等诸问题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载体。
   本文首次在第一手档案文献基础上,对生长于19世纪后叶至20世纪前叶的徐家汇观象台做历史考察,并在这一过程中尝试引入“世界实验室”的研究视野,从而在揭示欧洲科学地域扩张背景下的徐家汇观象台之历史脉络的同时,也为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中西科学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路。
   第2章“徐家汇观象台的创建与早期活动”首先考察徐家汇观象台创建前后的背景以及早期气象工作。通过这一考察,将尝试对如下问题做出解答:耶稣会士何以选择在徐家汇这样一个地方重建其在华传教和科学事业?为何选择气象观测作为其事业的开端?在各国纷纷登陆中国瓜分利益,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多个修会前往中国开展其传教事业之时,徐家汇观象台这样一家由耶稣会士开创并主持运作的私人机构如何能够取得一席之地?
   第3章“佘山天文台的建立与天文事业的开创”所研究的是徐台在佘山开创天文事业的历史。在徐家汇观象台各部门观测都日臻成熟之时,耶稣会士为何又在佘山另辟新址,开创天文事业?
   第4章和第5章是更为细致的个案研究。1926年和1933年的国际经度联测是一个以法国为主导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也是徐台在其发展的全盛时期以及法国海外殖民扩张全盛时期所参与的最重要的科学活动,第4章“全盛时代(上):国际经度联测”以专门一章对这一科学事件本身及围绕其展开的各种线索加以考察,以此解答下述问题:以更高精度测定经度这样一个看来纯科学的追求,是如何通过欧洲在地域上的扩张而得以完成的。
   第5章“全盛时代(下):完成于1930年代的测量活动”,个案研究围绕如下两项活动展开:徐家汇观象台在1930年代完成的中国重力加速度测定与《中国地磁图》的绘制出版。该研究从科学的内核出发,进而分析一个科学活动背后的主权与利益之争,以及纠结在具体科学活动中的本土科学界与欧洲科学界之间的冲突、妥协与合作。
   第6章“徐台在战时的衰落与战后的终结”研究徐台在战时和战后的活动,以揭示体现在徐台事务中的种种利益冲突,分析徐台战后命运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第7章“结论”在前面几章研究的基础上,对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扩张背景下的徐家汇观象台的工作及其特点进行再分析,并进一步论证绪论部分中未及展开的观点,即“世界实验室”视野下的徐家汇观象台及其与近代欧洲科学地域扩张之关连。
   考察徐家汇观象台的科学活动就会发现,它们具有四个共同的特征:其一,这些领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式都是直接以自然为对象的观测并对多地采集、长期积累的观测数据进行的分析。其二,这些研究对于测量仪器的发展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其三,通过上述观测所获取的知识信息均具有如下特征:它以地域性知识信息的收集、累积与分析,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图景与知识系统。其四,这些观测所取得的数据结果均具有实用性。
   上述四个特征决定了欧洲科学这一知识体系的构成与完善必须以这一方式实现:在全球范围展开测量以形成一个以相同范式建立起来的全球观测网,从而获取必要的观测样本与数据,完善欧洲科学的知识大厦。对于欧洲科学而言,构成一个完整知识体系正是通过其在地域上的扩张实现的,也即地域扩张是欧洲科学生长的基本方式之一。这种地域扩张在徐台创建并在中国完成众多测量活动的年代是通过欧洲扩张得以实现的。
   但是,在欧洲科学实现地域扩张的过程中,本土科学界并不只是被动一方,来自本土的“合作”在扩张中的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欧洲科学在认识世界与解决一些事务时的有效性构成了双方“合作”--个主动与被动参半的过程--的基础。因此,当欧洲扩张退潮,“现代科学知识生产”的接力棒已传递到本土科学界手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土科学界的“合作”正是欧洲科学地域扩张的另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现代科学知识生产的另一种组织形式。
   在这个关于徐家汇观象台的研究文本中,与近代欧洲科学诞生于大致相同时期的耶稣会、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作为实验室而成为欧洲科学大厦一部分的近代中国以及希望以科学救国图存的中国知识界,共同完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在地域上的扩张。但是真正的主角却只有一个:与徐家汇观象台有关的利益各方各自经历了一番兴衰沉浮,只有欧洲科学是永远的赢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