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研究
【6h】

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表格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1.2 学术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的由来

2.1 圆明园铺膜防渗的缘由

2.1.1 圆明园山形水系的破坏

2.1.2 圆明园遗址的保护

2.1.3 圆明园防渗的客观原因

2.2 圆明园湖底防渗使用的防渗材料

2.3 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的揭开

第三章 环保总局的介入

3.1 防渗工程的叫停

3.2 张正春身份的疑问

3.3 听证会的举行

3.4 专家论坛对铺膜防渗的支持

3.5 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模糊

3.6 对改进听证会的建议

第四章 环评风波

4.1 环境影响评估的拖延

4.2 清华大学对环评的主动承担

4.3 《报告书》的“硬伤”

4.3.1 报告未贯彻环保总局要求

4.3.2 报告存在明显错误

4.3.3 报告数据不严谨

4.3.4 整改方案欠妥

4.4 环评机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第五章 防渗工程的整改

5.1 环保总局整改措施的提出

5.2 整改工程的推迟

5.3 整改工程的验收

第六章 对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的反思

6.1 环保史上教训深刻的事件

6.2 对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中各方的评议

6.2.1 新闻媒体

6.2.2 圆明园管理处

6.2.3 专家学者

6.2.4 环保总局等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2005年发生的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是我国环境保护史上一起教训深刻的事件,也是一件值得科学史工作者关注的事情。笔者以存史和借鉴为主要目的,选择这一事件作为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希望通过对该事件的研究,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解决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历史素材。本文着重从科学传播的角度,通过对铺膜防渗事件的深入研究,全面客观地记录了这一事件的经过,并对该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反思。本文对清华大学下属环评机构牵头制作的《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为《报告书》)作了重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报告书》未真正贯彻环保总局的要求;环评项目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报告书》中存在多处明显的错误;《报告书》中数据不严谨,其中有些涉及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争论的焦点等较为关键的数据,在《报告书》中前后不一致;《报告书》提出的改进方案科学依据不足,而根据研究湖底铺膜防渗是最优方案。本文对该《报告书》的上述解析,在相关研究中还是首次。本文首次公布了圆明园防渗整改工程的相关数据,指出该数据与环保总局的整改要求相差较大,但是整改工程顺利通过了相关方面的验收,这充分反映了圆明园管理处对环保总局要求的敷衍了事,以及环保总局在骑虎难下情况下的草草收兵和决策者的官僚作风。论文最后对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做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最后的结果是“多输”局面。圆明园湖底铺膜工程由于媒体的报道导致了环保总局的叫停,拖延了防渗工程的进程,造成了圆明园这一国家文化遗址的生态遭到了进一步破坏;圆明园管理处涉嫌违法招投标,缺乏环保意识,破坏文物古迹原貌,导致了圆明园防渗工程施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也损害了圆明园管理处的声誉;新闻媒体在对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的报道中“策划新闻”,在第一时间误导了公众,有失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使其公信力在此事件上荡然无存;部分学者和学术机构在这一事件中不实事求是,或者不敢承担社会责任,玷污了学者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环保总局的“过度作为”和其他管理机关的“不作为”,使其依法执政能力受到公众的质疑,导致政府威信下降。同时这一事件还反映出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应健全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是我们从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中得到的启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