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脊髓电刺激治疗大鼠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6h】

脊髓电刺激治疗大鼠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2. 绪 论

3. 第一部分 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4. 第二部分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

5. 第三部分 脊髓电刺激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基底动脉管径的影响

6. 第四部分 脊髓电刺激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内皮素影响的初步研究

7. 全 文 结 论

8.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9. 致 謝

1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论文说明:1. 符 号 说 明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长时程脊髓电刺激对非麻醉状态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大鼠模型基底动脉管径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方法:将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SD 大鼠C2 颈髓背侧硬膜外,脉冲发生装置及电源植入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前(0h)及术后12h、24h、36h 各时间点测量大鼠神经行为学(BBB 评分、斜板实验)和体质量,以及刺激系统参数(电压、频率、波宽)的变化情况;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让实验大鼠在自由活动状态下接受长时程脊髓电刺激,监测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及基底动脉管径、血浆内皮素变化。
   结果:微型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后大鼠均存活,各时间点刺激系统参数比较:0h、12h、24h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h 后有显著性差异。BBB 评分和斜板实验检测:0h 与12h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过程中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体质量也无明显差异。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成功建立,检测发现,接受脊髓电刺激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基底动脉管径为176.8±24.3μm ,未接受脊髓电刺激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为138.1±17.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电刺激组血浆内皮素含量为181.95±11.42 pg/ml,非脊髓电刺激组血浆内皮素含量为374.85±14.83pg/ml,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可较长时程治疗非麻醉状态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能够引起基底动脉扩张,脊髓电刺激可能通过降低内皮素发挥扩张脑血管,从而减轻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