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常糖调节人群中血糖波动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
【6h】

正常糖调节人群中血糖波动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已有研究显示,除了持续性高血糖外,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最近有研究表明,过度的血糖波动不仅存在于糖尿病和IGR人群中,NGR人群中也存在。餐后高血糖是引起血糖过度波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与西方人相比,亚洲人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较高,餐后血糖增高更为显著。因此在中国NGR人群中研究餐后血糖过度增高的影响更加重要。绝大多数NGR者在OGTT中血糖在30分钟达到高峰。本文分两部分进行阐述,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目的:探讨正常糖调节人群中血糖波动与尿白蛋白排泄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的资料选自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进行的上海糖尿病研究Ⅱ。对既往无明确糖尿病史者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采集0-,30-and120-分钟的血样测定血糖。根据WHO的IGR的诊断标准,最终3508名正常糖耐量者进入本研究。其中1525人(581名男性、944名女性)完成了血胰岛素的检测。用糖负荷后30分钟血糖与空腹血糖的差值△30分钟血糖来评估血糖波动。尿蛋白排泄率用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ACR)来评估。
   结果:(1)正常糖耐量男性,ACR水平较高组的30-min PG和△30-min PG均显著高于ACR水平较低组(9.00±1.76 vs.8.74±1.75 mmol/l,P=0.016;4.00±1.64vs.3.73±1.65 mmol/l,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上述两个指标在女性2个亚组之间无差异。(2)二分类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以各人群亚组的中位数为切点,将连续变量ACR转换为二分变量作为应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正常糖调节人群中△30分钟血糖与较高的ACR的显著相关(OR为1.08,P=0.025),但在女性人群中△30分钟血糖与较高的ACR无关。(3)有序分类的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根据中位数、三分位点、四分位点、五分位点将连续变量的ACR划分为二分类、三分类、四分类、五分类有序分类变量来分析。发现即使在尿蛋白排泄率低于30mg/g的正常糖调节男性人群中ACR与△30minPG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存在。但在女性中这种关系仍未发现。(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相糖处置指数是影响△30分钟血糖的主要因素,它可以解释△30分钟血糖变化的14-20%(P<0.005)。此外,与女性相比,男性△30分钟血糖较高,早期相糖处置指数较低(P<0.001)。
   结论:在正常糖调节的男性人群中,30分钟血糖的增量与ACR水平呈正相关。
   第二部分
   背景:此前的研究提示雌激素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并且有研究观察到,在绝经期胰岛素介导的糖处置能力下降。女性与男性相比,随着年龄的增加,FPG和2-h PG水平增高的更明显,这种现象在50岁以后更趋显著。然而,目前在正常糖耐量的绝经前、后的女性中尚未有关于血糖波动变化的文献报道。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在绝经前、后的改变及绝经状态对血糖波动及尿蛋白排泄率之间关系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选自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进行的上海糖尿病研究Ⅱ。对既往无糖尿病史者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采集0-,30-和120-分钟的血样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根据WHO的IGR的诊断标准,共有2400名正常糖耐量的女性资料纳入本次分析。用糖负荷后30分钟血糖与空腹血糖的差值△30分钟血糖来评估血糖波动。尿白蛋白排泄率用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ACR)来评估。
   结果:(1)与绝经前正常糖耐量女性相比,绝经后女性有较高的△30分钟血糖和ACR水平(3.55±1.52 mmol/liter vs.3.21±1.49 mmol/liter和6.92(4.91-10.99)mg/g vs.6.18(4.17-10.07)mg/g,P均<0.001,).(2)二分类变量逻辑回归以各人群亚组的中位数为切点,将连续变量ACR转换为二分变量作为应变量。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正常糖调节女性人群中△30分钟血糖与增高的ACR的显著相关(OR为1.10,P=0.048),但是在绝经前女性人群中△30分钟血糖与增高的ACR无关。(3)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相糖处置指数是影响绝经前后△30分钟血糖的主要因素,它分别解释绝经前及绝经后女性△30分钟血糖变异的19%和28%(P均<0.001)。
   结论:在正常糖调节的女性人群中,绝经后女性与绝经前女性相比有较高的△30分钟血糖和ACR水平。△30分钟血糖与ACR之间的相关关系仅存在于绝经后女性人群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