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务微博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基于信源、受众视角的实验研究
【6h】

政务微博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基于信源、受众视角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界定

2.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

2.1 媒介可信度研究

2.2 媒介的权威性研究

2.3 媒介的影响力研究

2.4 网络参照群体

2.5 微博受众的线下经验

2.6 研究问题与假设

3.实验一研究设计

3.1 实验方法与过程

3.2 实验材料准备

3.3 变量测量

3.4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实验一研究结果

4.1 信度分析

4.2 描述统计

4.3 选择项交叉分析

4.4 研究假设检验

4.5 对权威性变量和影响力变量的二维组间方差分析

5.实验二研究设计

5.1 实验方法与过程

5.2 实验材料准备

5.3 变量测量

5.4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6.实验二研究结果

6.1 信度分析

6.2 描述统计

6.3 研究假设检验

6.4 对趋同性变量和群体归属变量的二维组间方差分析

7.结论与探讨

7.1 结论与启示

7.2 研究的贡献与局限

7.3 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信源和受众两个维度对影响政务微博可信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并将媒介权威性、媒介影响力、参照群体的相关理论注入到媒介可信度的研究之中,围绕两个研究问题展开分析:(1)微博的信源特性如权威性、影响力等,是否会影响微博可信度的评价?(2)微博受众的特性如群体归属、趋同心理、线下经验等,是否会影响微博可信度的评价?
  研究采用2X2的组间因子设计实验法,分别从信源、受众角度展开了两项实验研究。实验一在线下采用组间结合组内实验法进行,将受试者分为6组(N=234),考察在时政、民生、社会三类微博信息上,信源的权威性(高/低)、影响力(高/低)因素如何影响微博可信度的评价?实验二在新浪微博网络平台采用组间实验法进行,将受试者分为2组(N=160),考察在时政、民生、社会三类微博信息上,受众的群体归属(是/否粉丝)、趋同心理(高/低转发量)以及线下经验是否影响其对微博可信度的判断?
  研究发现:一方面,在微博这种新型社交媒体上,信源维度对于可信度的影响依旧显著,政务微博的信源权威性与影响力均会显著影响用户对其微博可信度的评价。具体而言:(1)微博信源的权威性越高,微博的可信度评价也越高。微博信源的权威性影响力越大,微博的可信度评价也越高。(2)当两个微博信源的说法不一时,受户更倾向于相信高影响力或高权威性的微博信源,并且相比之下信源的权威性更具有决定性影响。
  另一方面,微博用户是在参照群体环境中依赖他人而做出可信度评价,并受到自身的线下经验和认知启发的影响,可信度并非是完全孤立的个人态度。具体而言:(1)用户的群体归属性,即是否是相关微博的粉丝,会积极影响受众对该微博可信度的评价。但趋同性,即微博的转发评论数量,对微博可信度评价无显著影响。(2)用户的线下经验,即对相关微博的知识背景、预存立场等,会积极影响受众对该微博可信度的评价。
  本研究有助于在社会化媒体情境中深化对媒介可信度的理论研究,为在多元媒介格局中深化对媒介可信度问题的理论研究做出了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