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模拟穿刺联合亚甲蓝注射对肺部周围型微小病灶定位手术的探索
【6h】

CT模拟穿刺联合亚甲蓝注射对肺部周围型微小病灶定位手术的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目录

绪论

第1章 目的和方法

1.1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研究设计定位方法过程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第2章结果和分析

2.1统计定位数据及结果

2.2统计所有定位患者的一般情况

2.3统计各肺段病灶定位的精确性

2.4统计性别差异对定位成功率的影响有无统计学意义

2.5两种穿刺方向对定位成功率的影响有无统计学意义

2.6患者体位对定位成功率的影响有无统计学意义

2.7统计病灶位置对于定位的成功率的影响有无统计学意义

2.8统计各种病理学结果

2.9统计楔形切除成功率及剖胸探查率

2.10与其他定位方法比较此定位方法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第3章 讨论

3.1肺癌的现状及肺部微小结节的检出情况

3.2肺部微小结节的定位历史和研究现状

3.3本研究定位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3.4总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综述:肺部微小病灶术前定位方法的进展及新思路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索术前应用CT对病灶定位模拟穿刺联合术中用穿刺针注射亚甲蓝的方法,对肺部周围型微小病灶进行定位实践操作,评价此种新型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验证实该定位方法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方法:
  在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期间,对63名患者共有68枚肺部周围型微小病灶行术前CT模拟定位,患者麻醉后依循术前模拟定位的皮肤穿刺点和模拟定位时进针角度及进针深度,向病灶及脏层胸膜注射亚甲蓝染色剂,继而在胸腔镜下根据染色标记查找病灶并楔形切除病灶区域肺组织,剖检标本并快速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适宜的手术范围。统计病灶平均最大直径、病灶距脏层胸膜平均距离、剖检时色斑与病灶的最小距离、总体定位时间、亚甲蓝注射结束至入胸的间隔时间、VATS定位楔形切除成功率及定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探讨此种定位方法的优势。
  结果:
  68枚病灶共成功进行定位63枚,成功率为92.65%。平均直径10.15±3.57mm;病灶距离脏层胸膜平均距离8.93±4.84mm;色斑与病灶的最小距离为5.54±2.83mm;总体定位时间为22.44±5.19min;染料注射结束至入胸的间隔时间为16.93±2.17min。定位过程有2例肺表面少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4%,并发症轻微且对患者无任何后续影响。术中病检42枚病灶为原发性肺癌,继而行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余25枚病灶属良性病变,1枚病灶为转移瘤。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如期顺利出院。
  结论:
  CT模拟联合亚甲蓝注射对肺部周围型微小病灶定位准确率高、安全性好,对难以触及病灶的定位切除有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