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村城镇文化空间变迁研究
【6h】

周村城镇文化空间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旱码头与周村文化空间起源

2.1 兴盛期——建制至开埠

2.2 衰落期——二战至改革开放前

2.3 周村初始文化空间构造

2.4 小结

第三章 “第一村”与周村文化空间新塑

3.1 物理空间再造

3.2 文化表征再造

3.3 旅游开放实践

3.4空间文化内涵

3.5 小结

第四章 从生产型到展示型的文化空间

4.1文化空间转型表现

4.2 文化空间转型机制

4.3周村文化空间中心化与边缘化的悖论

4.4周村文化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展望

4.5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城市文化空间是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沉淀的产物,并通过时间得以纵向延续和发展。从文化空间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城市文化空间的架构,解读城市悠久的历史,并超越其物理性质,更加关注空间的社会实践,关注人在空间中的主体行为、空间的文化内涵以及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再生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活力,同时也可以发扬城市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增加城市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地区的文化空间都在不断被生产和重塑,本文以山东省一个有着千年商业文化的内陆城镇——周村的文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助于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周村这个特定空间里不同时期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变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其经历了由生产型文化空间转向展示型文化空间的转变。对导致其转变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及政策等多重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以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周村空间中的文化意义生产,最后进一步分析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本土文化如何引入外来文化而不断创新又能彼此关联而获得一种平衡,以最终能够真正达致这个文化空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