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突发危机事件中谣言与群体恐慌传播模型研究
【6h】

突发危机事件中谣言与群体恐慌传播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2论文的研究思路

1 .3论文的技术路线

1 .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 .5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

2 .1传染病动力学相关研究及进展

2 .2动力系统稳定性相关概念

2 .3恐慌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 .4谣言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 .5谣言传播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 .6恐慌与谣言传播的应急管理研究及进展

2 .7突发危机事件的分类

2 .8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染病与传播动力学模型方法

3 .1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形式

3 .2恐慌传播动力学方法

3 .3群体恐慌产生的机理

3 .4谣言传播引发群体恐慌的作用机制

3 .5谣言传播与疾病传播之间的相似之处及差别

3 .6恐慌传播与疾病传播之间的相似之处及差别

3 .7谣言传播与恐慌传播之间的相似之处与差别

3 .8本章小结

第四章 突发危机事件中群体恐慌传播模型研究

4.1.突发事件中ILSAR型群体恐慌传播模型

4 .2化工突发危机事件中群体恐慌传播的应急管理启示

4 .3本章小结

第五章突发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模型研究

5 .1介绍

5.2 XYZR谣言传播模型

5 .3数值模拟与讨论

5 .4辐射突发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的应急管理启示

5 .5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 .1研究结论

6 .2创新点

6 .3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答辩决议书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多起由谣言引发的群体恐慌突发危机事件不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突发危机事件中谣言与群体恐慌传播的规律及其应对策略。主要创新工作包括: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借鉴传染病动力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一类 ILSAR型恐慌传播动力学模型以刻画该类事件中群体恐慌的传播过程及演化规律,并以2011年江苏响水事件中群体恐慌传播为例,建立了此类事件中群体恐慌传播模型,检验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用Routh-Hurwitz准则、李亚普洛夫函数法和庞加莱·本迪克逊性质分析了所建模型的动力学稳定性。所建模型与已有相关模型的区别在于,所建模型中考虑了更贴近于实际的两种可能情形:恐慌传播过程中的一个恐慌传播衰减期、人员的流动性。其可能性在于:①恐慌传播者在成为恐慌免疫者之前可能会经历一个衰减期。②现实中,在特定区域内的人员通常具有流动性,即有流入和流出。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考察了不同管理策略对恐慌传播的影响作用,结合2011年江苏响水事件的案例分析进行相关讨论,进而提炼出了有效应对此类事件中群体恐慌传播的策略和方法。研究成果能为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制定突发危机事件中恐慌传播应对策略提供参考建议。
  2.2011年中国抢盐事件中谣言传播模型研究。为研究2011年中国抢盐事件中谣言传播及其应对,借鉴传染病动力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一类考虑潜伏期和人员流动性的XYZR型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以刻画该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过程,并讨论如何有效应对该事件中谣言的传播。所建模型与已有相关模型的区别在于,所建模型中考虑了更贴近于实际的两种可能情形:①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一个潜伏期。当未知者与传播者接触后,由于不能及时地确认所获信息的真实性,一定比例的未知者在成为传播者前可能会经历一个潜伏期的情形。②现实中,在一定区域内人员的流动性,即在未知者群体中有流入(新加入)者和其他的群体中有人员流出(或离开)。并通过数值模拟和案例分析,讨论并提炼了该类事件中谣言传播的应对策略。研究成果能为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制定突发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应对策略的提供参考建议。
  3.研究了突发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引发群体恐慌的作用机制。发现谣言导致认知偏差。谣言在传播过程中被传播者不断加工,从而出现三种形式的变形:一是“选择性过滤”,二是“润色放大”,三是“拟科学合理化”。谣言传播过程中的“选择性过滤”和“润色放大”使得其内容不断被歪曲和夸大,且通过“拟科学合理化”后,使得其更为逼真,更为可信。随着谣言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夸大,人们由于自身安全感的缺失,因而会产生恐慌情绪。这种恐慌情绪会导致人们产生情绪化的举动和非理性的集群行为,如恐慌抢购、恐慌逃生等。研究成果为谣言与群体恐慌传播的应对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