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IF基因和LB1药物在口腔鳞癌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6h】

MIF基因和LB1药物在口腔鳞癌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MIF基因在口腔鳞癌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前言

第一章: MIF基因在口腔鳞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

第二章: MI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

第三章: MIF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作用的研究

第四章: MIF抑制剂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作用的研究

本部分小结及展望

第二部分 LB1药物在口腔鳞癌化疗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在读期间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MIF基因在口腔鳞癌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旨在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口腔鳞癌细胞系及口腔鳞癌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意义及在体内外实验中对于口腔鳞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口腔鳞癌细胞系以及口腔鳞癌患者癌与癌旁配对组织样本中MIF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口腔鳞癌患者组织样本中MI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构建含有干扰MIF表达的siRNA序列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口腔鳞癌细胞系HN4、HN13及HN30,研究MIF的表达降低对于细胞体内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及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MTT法检测MIF小分子抑制剂对口腔鳞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结果:在7种口腔鳞癌细胞系中均检测到MIF mRNA及蛋白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HN12的MIF表达量最高;MIF在口腔鳞癌患者组织样本中的表达与临床T分期相关(P=0.024),即肿瘤越大,MIF表达越高;MIF中低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为87.5%,MIF高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为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 MIF表达量(P=0.013)、临床T分期(P=0.009)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0.048)可以作为口腔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将含有MIF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V3-siMIF-1转染至实验组细胞系中,包括HN4、HN13、HN30及CAL27。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干扰MIF的表达之后,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显著增多;体内实验结果显示,HN13及CAL27细胞的裸鼠皮下成瘤能力被明显削弱;相关信号通路检测结果发现,实验组细胞的Akt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MIF抑制剂ISO-1及4-IPP能够显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活力。
  结论:MIF在口腔鳞癌患者组织样本中的表达量可以作为预后预测的候选生物标记物;干扰MIF的表达显著影响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潜在治疗靶标;MIF小分子抑制剂能够有效作用于口腔鳞癌细胞系,可以为开发新疗法提供思路。
  第二部分、LB1药物在口腔鳞癌化疗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旨在初步探讨LB1在口腔鳞癌化疗体内外实验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MTT法检测LB1对口腔鳞癌细胞系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LB1处理后口腔鳞癌细胞周期的分布;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B1处理后口腔鳞癌细胞的形态;采用常规病理学染色方法,观察LB1药物处理后口腔鳞癌细胞皮下成瘤的组织形态。
  结果:LB1能够显著增强口腔鳞癌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及顺铂(CDDP)的效果;LB1处理后的口腔鳞癌细胞出现了G1期减少,G2期增多的趋势,细胞核浆比增大,体积变小,外形变圆;LB1处理后裸鼠皮下成瘤的瘤体组织学上发生明显改变,肿瘤细胞核固缩及角化增多,CDDP/LB1联合处理后瘤体内见肿瘤细胞核固缩小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瘤体体积显著缩小,未见坏死。
  结论:LB1在口腔鳞癌化疗增敏的应用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开发新疗法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