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6h】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绪论

一、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价值

第一部分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研究

1 引 言

2 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2.2实验方法

3 结 果

3.1 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

3.2 耐药表型检测

3.3耐药基因检测

3.4 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

3.5 质粒转移接合试验

4讨论

第二部分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引 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 果

3.1 环境样本检测

3.2 MLST结果

3.3 PFGE结果

3.4 CRKP的检出率及爆发流行情况

4 讨 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流行趋势及临床特点。为 CRKP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1.收集2009年-2013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CRKP,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2.用改良Hodge试验及亚胺培南/亚胺培南-EDTA金属酶抑制试验(IP/IPI E-test)进行碳青霉烯酶及金属酶表型筛查;3. 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碳青霉烯酶、AmpC酶及ESBLs酶基因;4.采用SDS-PAGE检测外膜蛋白的表达情况;5.对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进行质粒转移接合试验;6.对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进行环境标本采样并筛选 CRKP;7.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临床标本及环境样本分离到的CRKP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我院CRKP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结果:1.2009年-2013年期间共收集了84株分离自临床标本的CRKP。2.7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株IP/IPI E-test试验阳性。3. PCR及测序结果显示7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的菌株中有69株携带KPC-2基因,2株携带 IMP-4基因,1株携带NDM-1基因,上述菌株还同时携带1~3种ESBLs基因。12株改良Hodge试验阴性的菌株仅携带DHA-1基因和/或1~2种ESBLs基因。4.84株CRKP中5株外膜蛋白表达正常,3株缺失Ompk36,1株缺失Ompk35,其余75株存在外膜蛋白变异。5.4株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转移接合试验成功。6. SICU的环境样本中共筛选出2株CRKP。7. MLST结果显示我院CRKP临床分离株主要为ST11型(73/84),其次为ST323型(3/84),同时还检出ST29,ST37,ST571,ST1696,ST1721,ST1722,ST1723和ST1725型各1株,后5种类型为首次发现的新ST型。PFGE将84株菌分为A(A1、A2、A3、A4)、B(B1、B2、B3、B4)、C(C1、C2)三个群,B3型菌株流行范围最广,分型结果与MLST相吻合。环境样本中分离到的2株CRKP属于B3型,也属于ST11型。
  结论:我院CR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产KPC-2酶合并外膜蛋白异常表达为主。ST11型(B3型)肺炎克雷伯菌在我院存在爆发流行,CRKP感染患者及其接触过的物品为其重要的传染源。需加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防止CRKP流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