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沪深交易所公司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
【6h】

中国沪深交易所公司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发展进程

2.2 信用利差分解理论

2.3 国外信用利差实证研究成果

2.4 国内研究成果

2.5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公司债券发展情况介绍

3.1 中国债券市场历史沿革

3.2 中国债券发展现状

3.3 中国公司债券发展现状

3.4 公司债券发展的问题和最新发展

3.5 小结

第四章 信用利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资料来源和样本选择

4.2 信用利差统计性描述

4.3 变量选择和描述

4.4 实证模型设计

4.5 实证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截至2014年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总额达37万亿元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已居于世界第三位。而公司债券市场自2007年我国第一只公司债券上市以来,发展虽然极为迅速,但是目前债券余额只有6,600亿元,占比仅2%。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多层次的资本融资市场不断完善,公司债券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对于公司债券发行信用利差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债券一级市场发行进行更精准定价,对于把握债券市场投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信用利差的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影响信用利差的因素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导致的研究结果也不甚一致。但总体上说,根据“信用利差之谜”,影响信用利差的因素不单单是信用风险,也包括很多非信用风险,如宏观因素等。
  本文结合理论文献和中国债券实际发展情况,将影响信用利差的因子归结为宏观层面、资本市场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因素,对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券发行信用利差进行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寻找到影响信用利差的显著性因子。实证结果显示,信用评级、CPI与收益率曲线斜率相关性比较显著,货币供应量等因子回归系数与预期一致,但结果并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展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