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前影像学联合应用对于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6h】

术前影像学联合应用对于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绪论

第一部分 影像学诊断价值的综合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部分 18F-FDG PET/CT发现肝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一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影像学检查

综述: 附录二肝癌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影像学诊断价值的综合分析
  目的:
  寻找术前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合理应用方法;评估影像学检查对于肝周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研究影像学发现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新华医院2001年10月至2015年1月行肝癌切除+淋巴结切除术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38例患者的淋巴结均由病理证实。首先,将各种影像学单独及联合使用的诊断效能进行综合比较及评估。然后,影像学资料被分为病理阳性和病例阴性两组,将他们的CT测量值、SUVmax进行比较,评估其对于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最后,将影像学发现肝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CT和MRI的联合应用不会提高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而PET与增强CT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变异系数在病理阳性和阴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临界值分别为38.1Hu,53.5Hu,22.3%。PE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可信度较高,原发灶SUVmax较高可能是PET发现肝癌LNM的危险因素。原发灶大小(>5cm)和病理类型(胆管细胞癌)是影像学发现肝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影像学联合应用可提高肝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CT值的定量分析可给予我们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提示。对于在影像学上观察到原发性肝癌>5cm或有胆管细胞癌特征的患者,推荐常规行PET/CT。
  第二部分18F-FDG PET/CT发现肝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18F-FDG PET/CT发现肝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新华医院2011年7月~2015年1月未经抗肿瘤治疗的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35例患者的原发灶和淋巴结由病理或影像诊断。对PET/CT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肝癌原发灶与非肿瘤肝组织的SUVmax、CT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找到最佳诊断界点。对原发灶SUVmax、CT值与18F-FDG PET/CT发现肝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度进行回归分析,并通过多次分析寻找相关性的取值范围。
  结果:
  肝癌原发灶SUVmax显著高于非肿瘤肝组织(P<0.05),而CT值显著低于非肿瘤肝组织(P<0.05)。SUVmax的诊断界点为2.85,CT值的诊断界点43.9Hu。SUVmax与18F-FDG PET/CT发现肝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而CT值与18F-FDG PET/CT发现肝癌淋巴结转移不相关。肝癌原发灶SUVmax≥5.4是18F-FDG PET/CT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论:
  原发灶SUVmax为2.85~5.4的肝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倾向不明显,而当肝癌原发灶SUVmax≥5.4,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需要对肝外转移重新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