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克罗恩病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探索性研究
【6h】

克罗恩病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探索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青蒿琥酯对DSS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探究

绪论

第一节 青蒿琥酯对DSS小鼠结肠炎的作用

1.1.1 动物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结果

1.1.4 讨论

第二节 青蒿琥酯对小鼠DSS结肠炎中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

1.2.1 试剂和材料

1.2.2实验方法

1.2.3结果

1.2.4 讨论

总结

第二部分:内镜对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有效性

2.1 绪论

2.2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仪器设备

2.2.3治疗方法

2.2.4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一般情况

2.3.2不同内镜疗法的临床特征及结果

2.3.3随访与补充治疗

2.4 讨论

2.5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小鼠结肠炎中巨噬细胞(MQ)与树突状细胞(DC)凋亡的影响,以及(探讨)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Ts)最适的内镜治疗方法。
  方法:⑴C57BL/6(WT)小鼠和联合免疫缺陷Rag-1(-/-)(Rag-1 KO)小鼠饮用3%葡聚糖硫酸氢钠(DSS)5天建立DSS结肠炎模型,治疗组为连续10天ART灌胃125mg/kg/天。观察和记录每天体重、大便性状等变化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10天处死小鼠,观察结肠组织大体变化、结肠长度变化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MQ及DC表面标志物F4/80、CD11c和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2p70(IL-12p70)的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结肠炎中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⑵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从2006年1月到2014年8月的内镜下治疗GI-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可能影响病理学完全切除率(PPCR)的相关因素。
  结果:①ART对 WT和Rag-1 KO两种小鼠DSS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造模后治疗组比模型组的体重减轻少,分别在第八天到第十天(WT)和第十天(Rag-1 KO)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10天后,WT和Rag-1 KO小鼠ART治疗组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和MPO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而ART治疗组结肠长度相对于模型组显著变长(P<0.05﹚。WT和Rag-1 KO小鼠ART治疗组结肠组织中MQ及DC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结肠粘膜中TNF-α和IL-12p70含量较模型组也均显著减少(P<0.05)。Rag-1 KO小鼠 ART治疗组结肠组织中 MQ凋亡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②在纳入的共98名患者中,22名采用传统的息肉切除术(包含6名冷活检钳息肉摘除术(CBP)与16名电灼圈套息肉摘除术(SPE))、41名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35名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且相对应的病理学完全切除率分别为86.4%,75.6%和85.7%。16例平均大小为5.2mm的息肉样 GI-NETs采用 SPE治疗且病理学完全切除率为9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RR仅与浸润深度有关(P=0.038)。
  结论:⑴ART可显著减轻DSS模型小鼠的结肠炎,其作用机制为ART可通过促进结肠炎小鼠中DC和MQ的细胞凋亡而显著减少DC和MQ的浸润细胞数量,从而降低 TNF-α与 IL-12的分泌水平。⑵对于粘膜下GI-NETs,ESD应作为优先选择。对于小的息肉样的NETs,SPE因为它简单的操作及可达到的高的PRCC可作为合理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