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术-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与预警机制
【6h】

技术-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与预警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本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结构框架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方法

1.2.3研究技术路线

1.2.4研究结构框架

2、技术-环境壁垒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相关技术-环境壁垒的研究综述

2.2国外相关技术-环境壁垒的研究综述

3、农产品技术-环境壁垒概述

3.1农产品技术-环境壁垒界定

3.1.1农产品的界定

3.1.2技术-环境壁垒的界定

3.2技术-环境壁垒的一般特征

3.3农产品受技术-环境壁垒现状概述

3.3.1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3.3.2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量整体概况

3.3.3重点农产品出口技术-环境壁垒概述

3.4美国、日本、欧盟三大贸易区域技术-环境壁垒体系现状

3.4.1美国设置技术-环境壁垒现状

3.4.2日本设置技术-环境壁垒现状

3.4.3欧盟设置技术-环境壁垒现状

3.5美国、日本、欧盟技术-环境壁垒例证研究

3.5.1蜂蜜出口受美国技术-环境壁垒分析

3.5.2烤鳗出口受日本技术-环境壁垒分析

3.5.3茶叶出口受欧盟技术-环境壁垒分析

3.6本章小结

4、技术-环境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4.1技术-环境壁垒的数量价格控制机制

4.1.1价格控制机制

4.1.2数量控制机制

4.2技术-环境壁垒的引致成本机制

4.2.1遵循进口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所引致的技术创新的转换成本

4.2.2进口国和出口国在技术法规与标准上的差异所引致的附加成本

4.2.3遵循进口国的合格评定程序与卫生检验检疫措施所引致的附加成本

4.2.4经济规模上的损失

4.2.5信息费支出

4.2.6时间价值的损失

4.2.7环境成本内在化

4.3技术-环境壁垒的市场转移效应

4.3.1技术-环境壁垒引致的市场转移效应的理论模型

4.3.2以出口日本市场烤鳗为例的市场转移效应的实证分析

4.4本章小结

5、农产品技术-环境壁垒的预警模型

5.1建立技术-环境壁垒预警模型的背景及思路

5.2农产品TBT-SPS预警指标设计

5.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构造指标比较判断矩阵以及权重计算

5.3.2预警指标的综合权重

5.4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预警指标权重实证分析

5.4.1主成分分析模型原理

5.4.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烤鳗出口日本的预警指标筛选

5.5多层次灰色风险预警综合评价

5.5.1确定评价等级

5.5.2构建评价样本矩阵

5.5.3 确定评价灰度

5.5.4确定灰色评价系数及矩阵

5.5.5综合评价

5.6建立农产品技术-环境壁垒的预警体系

5.6.1农产品技术-环境壁垒预警机制的运作流程

5.6.2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政府-协会-企业快速反应机制

5.7本章小结

6、总结与研究展望

6.1论文的总结工作

6.2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研究局限及有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技术-环境壁垒是一种非关税壁垒,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身安全与环境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新的技术-环境壁垒将不断产生和不断更新,因此技术-环境壁垒将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同时农产品成为技术-环境壁垒的主要影响产业,这不仅是经济理论界的重要课题,而且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世界市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第一,本文在界定技术-环境壁垒的定义、阐述技术-环境壁垒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世界三大贸易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技术-环境壁垒体系。并实证研究出口欧盟茶叶、出口美国蜂蜜和出口日本烤鳗,其结果表明:这些重点产品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上受到技术-环境壁垒严重。
   第二,分析了技术-环境壁垒的引致成本及其产生机制,探讨了技术-环境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环境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遵循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所带来的出口国企业产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下降;数量控制机制则主要表现为:在短期内,遵循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可能会使出口国企业的出口量下降;而在中长期内,企业的出口量则可能逐渐恢复,甚至会大幅度增加。并建立农产品技术-环境壁垒的市场转移效应,通过出口日本烤鳗实证研究该转移现象,结论表明:我国出口日本烤鳗在受到其技术-环境壁垒后,市场转移效应明显,其主要对象为印尼,俄罗斯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
   第三,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从进出口指标、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其他指标方面对我国农产品技术-环境壁垒的影响因素建立预警模型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输日烤鳗数据为例,进一步甄选预警指标。其结论表明:近三月不合格批次以及数量,TBT-SPS通报数量,市场占有率,技术法规以及标准差异都表现为较强的预警因素。最后通过多层次灰色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建立预警模型,并建立农产品技术-环境壁垒的预警流程,提出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快速反应机制的预警体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