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稻蟹共生对稻田水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影响的研究
【6h】

稻蟹共生对稻田水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稻蟹共生对稻田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稻蟹共生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2 稻蟹共生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3 稻蟹共生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稻蟹共生对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稻蟹共生对稻田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稻蟹共生对稻田水体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稻蟹共生是一种生态型种养新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立体生态农业。其特点是根据水稻和中华绒螯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特点,充分利用稻田各种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把河蟹养殖业和水稻种植业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多物种共存、多级质能循环转化的立体种养新技术,使有限的资源相互配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另外稻蟹共生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和推广,因此,稻蟹共生模式具有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稻田养蟹的历史虽比较短,但推广迅速,在北方地区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对于稻田养蟹的技术研究比较多,但对养蟹稻田水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研究较少,而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是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稻蟹共生对稻田水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采集了稻蟹共生稻田和常规稻田水体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和底栖动物,试验设3个处理:1仔蟹放养密度为10 ind/m2(LD);2仔蟹放养密度为30 ind/m2(HD);3不放蟹的常规栽培(CK)。各单元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个平行。单元格面积为50 m2。分析了稻蟹生态系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
  结果表明,试验共检测到浮游植物8门26属61种。扬花期,常规稻田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显著高于高密度养蟹稻田(P<0.05)。成熟期,常规稻田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显著高于养蟹稻田(P<0.05)。3种处理稻田水体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四个采样周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养蟹稻田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要高于常规稻田,且仔蟹密度越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越高。
  试验共检测到浮游动物38种,其中26种在3种处理中都出现过;共检测到优势种5种。3种处理间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在大部分时期并无显著差异(P>0.05)。成熟期,高密度养蟹稻田枝角类的平均密度显著大于常规稻田(P<0.05),常规稻田轮虫的平均生物量显著大于高密度养蟹稻田(P<0.05)。扬花期,常规稻田枝角类的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养蟹稻田(P<0.05);成熟期,养蟹稻田轮虫的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常规稻田(P<0.05)。
  水稻分蘖期,3种处理稻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拔节期和扬花期,养蟹稻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和密度均小于常规稻田,且与放蟹密度成反比,常规稻田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两个时期均显著高于高密度养蟹稻田(P<0.05),而只在拔节期显著高于低密度养蟹稻田(P<0.05),且Pielou均匀度指数也在拔节期显著高于低密度养蟹稻田(P<0.05)。成熟期,3种处理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和密度均达到最低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养蟹稻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稻田(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