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锦龟耳部感染性疾病(疑似)病菌的试验研究
【6h】

东锦龟耳部感染性疾病(疑似)病菌的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东锦龟的生物学特性

2.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3.龟鳖类临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概况

4.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东锦龟耳部感染性疾病病菌的分离及鉴定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章 东锦龟耳部感染性疾病(疑似)病菌的药敏试验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四章 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课题资助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常见养殖龟类——东锦龟的一起耳部感染性疾病病例的研究,以经典的病原学研究为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将兽医常规研究方法运用到龟类临床常见疾病的研究中,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经典的传统菌株鉴定方法,确定菌株的种属,探索了病例中龟类临床常见病原菌,对龟类临床疾病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龟类的耳部感染性疾病具有耳部单侧或双侧鼓胀、鼓膜腔出现发炎、脓肿或纤维素肿等症状,对于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从东锦龟耳部患部分离得到三株细菌,命名为 CPP120505、CPP120505-1、CPP120505-2。人工感染试验采用腹腔注射和浸泡感染两种方式,感染浓度均为3×108CFU/mL。结果显示,巴西彩龟经人工感染后均可发生死亡,死亡率分别为80%和70%,50%和40%,70%和60%,说明三株细菌均对巴西彩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但是并未出现耳部感染症状,其原因尚不清楚,所以对引起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分离菌体的营养琼脂培养基菌落形态、血琼脂培养基培养特性和革兰氏染色特性的观察,结合ARIS2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三株菌株进行生化检测,系统计算出CPP120505为摩尔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的可能性是99.99%,CPP120505-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可能性是98.56%,CPP120505-2是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的可能性是98.96%,可初步鉴定分离得到的三株菌株。从感染病龟体中又分别分离到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的细菌。通过CPP120505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在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摩尔摩根氏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比较,两者具较高的同源性(98.6%-99.2%),从而在分子生物水平进一步鉴定 CPP120505为摩尔摩根氏菌。
  采用18种药物,通过Kirby-Bauer(K-B)药敏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三株菌药敏试验结果相近,均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氯霉素敏感,而对头孢唑啉、四环素、阿莫西林、利福平、氨苄西林不敏感,可能与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抗生素有关。本研究填补了对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病原的基础研究的空白,为龟类耳部疾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为龟类耳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