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区域差异研究
【6h】

中国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区域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我国长久以来都是海洋大国,在“海权即渔权”的思想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海洋强国”战略纳入国家级战略中。海洋渔业是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环节,海洋捕捞渔民作为“海洋渔业”的一个重要主体,也同样是“海洋强国”的重要主体,其民生关系着渔村小康的全面建设,海洋渔业的发展关系着“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与否。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加大对海洋捕捞业的扶持补贴力度,下发渔船柴油补贴,研发更先进的捕捞设备,来刺激海洋捕捞渔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同时渔民收入也获得不断增长。但是,海洋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不可逆趋势,海洋捕捞渔民老龄化也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目前海洋捕捞渔民收入来源单一,几乎来源于海洋捕捞业,而未来老龄的海洋捕捞渔民已经不可能单靠海洋捕捞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如何调整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不仅可以分析当前制约海洋捕捞渔民收入增收的因素,也可以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海洋捕捞渔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同时,为改善渔区民生、提高海洋捕捞渔民生活水平、建设小康渔村、增强我国海洋综合实力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 本文围绕研究我国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这条主线,首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梳理,其中包括:渔民收入现状分析、渔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提高渔民收入对策研究、基于沿海地区的渔民收入研究、基于渔民收入结构的研究、农民收入结构研究方法及国外渔民收入研究。长久以来,国内学者都是以整个渔民群体为主体进行渔民收入的研究,缺少以一种生产方式为主研究渔民收入结构的相关研究。为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本文针对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进行研究。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了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现状,并利用贡献率、拉动力这两个值来分析2014年海洋捞渔民总收入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而把握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现状的整体情况。研究发现渔业生产收入依旧是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4年海洋捕捞渔民家庭经营收入对渔民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力最大,生产性补贴对渔民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力为负值,制约了渔民增收。 接着,根据六大渔区的实地访谈和文献资料的查阅,总结近年来我国海洋捕捞渔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并对国家针对海洋捕捞渔民增收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 然后,借鉴我国农民收入结构的研究方式,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海洋捕捞渔民区域性差异进行研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类验证,确认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最终把全国11个沿海省市分成5类:第一类为天津、河北、辽宁和海南这4个省市;第二类为上海1个省市;第三类为江苏1个省市;第四类为浙江1个省市;第五类为福建、山东、广东和广西这4个省市。并利用这5类省市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占比,收入结构各部分对总收入的拉动力,同时结合6大渔区的实地调研结果,有针对性的分析各类地区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不同特征产生的原因,并从中体现目前各省市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 最后,结合上文的所有分析结果以及六大渔区的实地访谈所获信息,以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结构为视角,有针对性的从海洋捕捞渔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生产性补贴五个方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