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6h】

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前 言

第一章风险导向型审计理论基础

1.1“审计风险”概念释义

1.1.1审计风险的定义的回顾、分类和评价

1.1.2审计风险概念体系的内容

1.1.3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1.2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含义

1.3风险导向型审计兴起的背景

1.3.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和审计目标的改变,是风险导向型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

1.3.2审计组织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导向型审计产生的经济因素

1.3.3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隙及解决方法是风险导向型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

第二章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具体应用程序和方法

2.1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基本程序

2.2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基本方法

2.2.1审计风险的评估

2.2.2分析性复核(Analytical Review)

2.2.3控制测试([tests Of controls]

2.2.4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substantive test transactions)

2.2.5余额细节测试

第三章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我国可行性问题研究

3.1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我国研究和应用的现状

3.2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3.2.1中国审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机构并未排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而是积极与世界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潮流相适应

3.2.2从审计失败案例看风险导向型审计

3.3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

3.3.1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与经济效益问题

3.3.2注册会计师素质的差距问题

3.3.3审计程序软件开发问题

3.3.4政府监管和司法执法的问题

第四章供给导向的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提出

4.1供给导向的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

4.1.1供给导向的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和需求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的比较

4.1.2供给导向的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理论支持

4.1.3风险概念的重新认识

4.2供给导向的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型及其应用

4.2.1审计风险模型

4.2.2供给导向风险导向型审计在实务中的运用程序

4.3供给导向的风险导向型审计中期望审计风险的制定

4.3.1期望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

4.3.2现行需求导向审计理论对期望审计风险的制定

4.3.3供给导向审计理论对期望审计风险的制定

4.4我国顺利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亟待解决的是必须加强政府监管特别是法制监管的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论文、著作及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协(2004)69号]文关于审计风险相关准则征求意见稿的推出,意味着中注协“2004年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的重点是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为基础,拟订和修订审计风险准则,以强化会员在执业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降低审计风险。”的行业建设战略思想进一步得到落实。但总的来讲,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我国还处于萌芽状态,理论和实务上都不够成熟,至于如何科学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首先对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理论基础“审计风险”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做了详尽的分析和归纳,并指出该审计模式的产生背景及原因。在第二章,本文重点对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具体应用程序做了描述。本文的重点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从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审计失败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对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提出目前我国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固有的局限。最后,本文提出了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供给导向的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以有利于我国审计事业的更好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