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话语的冲突——“易中天现象”解析
【6h】

两种话语的冲突——“易中天现象”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

1.3现有文献综述

1.4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理论框架

2.1福柯的话语理论

2.1.1话语即权力

2.1.2知识即权力

2.1.3福柯话语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2.2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2.2.1场域、资本和惯习

2.2.2有限生产场与大规模生产场

2.2.3学术场与新闻场

2.2.4布迪厄场域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2.3许纪霖关于知识分子的观点

2.3.1知识分子与公共性

2.3.2专业知识分子与媒体知识分子

第三章易中天的“媒介话语”

3.1媒介话语的特征

3.2易中天“品三国”的话语分析

3.2.1易中天的娱乐话语

3.2.2易中天分析“三顾茅庐”中的刘备与诸葛亮

3.2.3易中天分析曹操的用人特点

3.3媒介话语场的结构

3.3.1媒介话语场的权力关系

3.3.2媒介话语的生产与消费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批评者的“学术话语”

4.1学术话语的特征

4.2批评者的话语分析

4.2.1葛红兵: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

4.2.2张颐武:易中天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

4.3学术话语场的结构

4.3.1学术话语场的权力关系

4.3.2学术话语的生产与消费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5.2讨论

5.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广泛收集“易中天现象”的各种文献、评论和访谈资料的基础上,借鉴福柯的话语理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许纪霖关于知识分子的观点,运用话语分析方法,对“百家讲坛”中制片人、易中天和电视观众构成的媒介话语场,以及批评者与易中天构成的学术话语场,进行了一种场域视角的考察。主要结论是,易中天的“媒介话语”与批评者的“学术话语”,分别是在媒介话语场与学术话语场的权力关系制约中产生的。前者受制于媒介的商业逻辑,后者受制于人文知识的价值规范。两种话语之所以冲突,是因为两种话语的生产,针对不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前者是追求娱乐和实用的大众,后者是追求超越性价值的知识分子。两种话语冲突的焦点是知识分子应该以怎样角色对大众说话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