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沉重的叙事——199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底层叙事研究
【6h】

沉重的叙事——199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底层叙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言

第一章1990年代中期以来底层叙事总论

第一节“底层”能否成为叙事

第二节“底层”被谁“叙事”

第三节“底层”如何“叙事”

第二章底层叙事作品中的意识形态驱动

第一节底层的现实,观念的解读

第二节叙事的策略,意识的重构

第三章意识形态驱动下的文学底层叙事的审美抽离

第一节审美距离:生活形象的单一复制

第二节审美倾向:道德价值的简单对立

第三节审美逻辑:苦难象征的线性叠加

第四章底层叙事的批评介入——199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底层叙事创作与批评的共谋发展

第一节思想的争锋,观念的代偿

第二节底层叙事的指向:新左翼文学的复兴?先锋的可能?

结语 在路上的底层叙事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199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中的底层叙事逐渐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这不仅因为底层叙事关注底层,揭示和表达了底层苦难和人性主题,还因为底层叙事中寄寓了作者明显的意识形态焦虑,构成了底层叙事独特的叙述风格和审美特征。本论文主要利用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和叙事学理论为批评视角和分析模式,针对底层叙事文本中的叙事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驱动”,分析在意识形态驱动下文本呈现出的叙述特征、审美特征以及在批评力量的介入下底层叙事的最终完成。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 绪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范围、重点和意义。 第一章分析当前的中国文化语境和在此语境下底层的突显,底层如何成为叙事以及谁在言说底层等。 第二章结合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文化语境,从意识形态方面讨论底层叙事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通过对底层叙事作品的分析,找出作家的意识形态和自身的倾向性。用叙事学和修辞学理论讨论在意识形态渗透下的底层叙事作品的叙事内容结构、视角叙事层、叙述语言以及叙事风格等变化,揭示在意识形态影响下底层叙事表现出独特的叙述特色。研究表明,通过这些叙事策略,叙事者在小说中修辞性的介入,可以控制读者反应,引导读者立场转向作家立场。正因为如此,不少底层叙事作品存在与传统文学不一样的审美因素,第三章主要就是讨论这种审美因素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第四章主要讨论底层对于意识形态文化和现实的超越与反叛,更多的时候是在评论者的阐释和解说中得以进一步展开的,当底层叙事作品和批评形成共谋局面时底层叙事才最终完成,因此有必要分析评论者对底层叙事的解读和阐释。 结语指出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底层叙事的未完成性和对其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