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叙伦“六书说”研究
【6h】

马叙伦“六书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李春晓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一)緒論

1.馬敍倫及其主要漢語言文字學著作

1.1馬敍倫生平簡介

1.2馬敍倫主要漢語言文字學著作

2.馬敍倫“六書說”研究現狀

2.1《疏證》發展“《說文》學”;雖偶有一失,但多有創見

2.2學界散見個中觀點,尙未全面系統地研究

3.研究馬敍倫“六書說”的意義,步驟和範圍

3.1總結馬敍倫“六書說”之得失,提供實貴經驗

3.2研究馬敍倫“六書說”的三步驟及其考察範圍

(二)馬敍倫“六書說”述評

1.馬敍倫研究“六書”,擷粹存眞,解決時局三需

2.“六書”乃“造字之本”,是文字的構造法

2.1不贊成“六書”有“四體二用”之分

2.2“六書法則”和“六書理論”之分

2.3“六書”是文字的構造法

3.馬敍倫不斷修正“六書說”以期完美

3.1《疏證》經歷三次更名

3.2視野日趨開闊,研究逐漸深入

4.“六書”名號依從許慎,“六書”次第略爲調整

4.1指事從象形之文而指之,界於象形和會意之間,故事後形先

4.2無形可象→事亦難指→無意可會,形聲生焉

4.3假借先於形声,實爲“聲系之首列”

5.“六書二系”之說,“形系”與“聲系”聯貫相生

6.金石刻辭範於“六書”,俗字不合“六書”

6.1“六書”適用于金石刻辭文字

6.2俗字不合“六書”

(三)馬敍倫“六書說”在《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中的运用(上)

1.象形

1.1“書成其物,隨體詰詘”之信念

1.2象形“造字本於物形,不可虚構”

1.3辨形所以正義

2.指事

2.1曰“視而可識”,形自分明;曰“察而見意”,義須默會

2.2指事字有正例和特例之分

2.3被歸爲其他書的指事字個案分析

3.会意

3.1會意與象形、指事界限分明,亦可合並爲象形

3.2以類相合,共同産生意義

3.3異文會意和同文會意之分

(四)馬敍倫“六書說”在《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中的运用(下)

1.假借

1.1假借産生的原因

1.2“本無其字”說字形,“依聲託事”則談字音諭字義

1.3假借字與本字的關係

2.形声

2.1挖掘形聲字的來源特點,解決漢字難學問題

2.2“以事爲名”說形道義,“取譬相成”則討諭語原流演之聲

2.3形聲字個案分析

3.转注

3.1轉注字發生之始因

3.2“建類一首”說形道音,“同意相授”則要求詞義不可遷就

3.3轉注字與轉注本字的關係

(五)對馬敍倫“六書說”的總體評價

1.馬敍倫“六書說”成就的主要表現

1.1強調“六書”的每一書必備形音義三條件

1.2博引金石甲骨文字,考證《說文》形體,予以“六書”定類

1.3分析字音,明轉注,辨假借,探求語源

1.4考本字,闡明本義

1.5總結和發展前人的“六書”說成果

2.馬敍倫“六書說”取得成就的原因

2.1身處江浙京滬,深受學術熏陶;廣交良師益友,兼收東學西學

2.2不盲從,不存門戶之見,唯真是求,分析得失,總結方法論

3.馬敍倫“六書說”的局限

3.1“六書”理諭和“六書”實踐分析存在矛盾,尙無法解決

3.2需“前修未密”,從而“後出轉精”

(六)附錄

1.附録一:《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基本概況

1.1版本

1.2體例

1.3運用的材料

2.附録二:馬敍倫學術年譜簡編

2.1早期的學習生活

2.2 1902~1911年

2.3 1912~1949年

2.4 1949~1970年

主要參考徵引文獻書目

後 記

展开▼

摘要

愛國民主戰士馬敍倫先生(下文尊稱爲馬老)對老莊哲學、經史、詩詞和書法創作等都有着很深的造詣,给後人留下了實貴的文化遺産,特别是在傳統語言學的文字、音韻和訓詁等方面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著有《說文解字六書疏證》(簡稱《疏證》)、《說文解字研究法》、《六書解例》、《石鼓文疏記》、《讀金器刻詞》、《中國文字的構造法》等,《馬敍倫學術論文集》則收錄了他的一些代表性論文.論文主要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