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群体中的性别差异
【6h】

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群体中的性别差异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王新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论文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三)分析框架

(四)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部分重大教育课题负责人的性别构成

(二)部分教育类理论期刊论文作者的性别构成

(三)部分教育类理论期刊编辑的性别构成

四、思考与讨论

(一)原因分析

(二)教育理论研究与性别

(三)结语——走向更平等的未来

五、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中国教育实践中女性的表现日渐突出:不仅教师群体中有大量的女性;女学生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另外,在许多教育理论的专业学习机构,如各大学的教育学系中,女生的数量也大大超过男生.那么,这些现状和趋势是否意味着教育优势已被女性占据?显然,在做出判断之前,还需要了解当前中国真正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人员的性别构成及其差异,这也是本论文的基本目标.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关注到教育实践领域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将女性理沦研究者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在其他理论领域已经十分多见;而且,研究者还在多个视野内对男、女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几类成果就为论文提供了研究基础.在参考类似研究后,笔者针对本论文的目标和特点提出了分析框架:近5年来(2000年度——2004年度)部分重大教育课题负责人的性别构成;部分教育类理论期刊论文作者的性别构成;部分教育类理论刊物主要编辑的性别构成.本论文主要采用调查、文献和访谈等三种研究方法.经过数据收集和整理,本论文得出了基本结论: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群体中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差异,其中男性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这种性别差异的产生,笔者试图从历史、社会、女性自身以及教育理论本身特点等角度来进行解释;并认为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会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阻碍.为此,应该从各方面努力来改善教育理论研究群体中的性别差异状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