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兼论东亚货币合作
【6h】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兼论东亚货币合作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史回顾

第三章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关系

第四章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汇率安排

第五章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第六章总需求冲击下的货币政策关系分析——基于一个“核心—外围”博弈模型

第七章资本流动与核心国经常账户融资机制分析——基于中国和其它外围国的实证研究

第八章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与演进趋势

第九章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东亚汇率协调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综览中外文献,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回顾基础上的比较分析,或者针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某一方面的研究,尚未见到针对现行体系并结合数理论证和实证分析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本论文以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史的概括总结为起点,以逐渐递进的层次结构依次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货币关系与汇率制度环境、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与运行机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内在缺陷以及未来演进趋势等问题进行深入论证和研究;鉴于日益强化的区域性货币合作将是一种长期趋势,并考虑到东亚货币合作必将对现行体系的演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最后一章专门前瞻性地研究了东亚货币合作的高级阶段——东亚汇率协调的相关问题。具体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1.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史回顾。本论文首先对古典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在汇率制度特征、本位货币、运行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做了总结概括性的回顾。为随后的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比较论证搭建了一个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平台。 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关系。国际货币关系是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国际货币的基本职能,并分析了美元地位及其对现行体系的影响;基于网络分析(networkanalysis)的基本思路,根据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本论文还选取了一个由来自全球7大洲的28个国家(或地区)组成的样本,对现行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关系做了统计分析,并描绘了一幅现行体系下的货币关系图。结论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着清晰的核心与外围层级之分;同时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世界经济更加融合和均衡。 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汇率安排。本部分首先根据IMF的分类,对现行体系下实际汇率安排(defactoexchangeratearrangement)与货币政策框架(monetarypolicyframework)的组合关系进行了概括,随后以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汇率安排在国家间以及地域间的分布状况,以及IMF投票权与实际汇率安排的关系;最后,对汇率安排的变化做了历史比较。结论认为:从实际汇率安排的角度看,与以往的货币体系相比,现行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独特性——实际汇率安排多样化且具有不对称性,独立浮动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可能更具有普适性,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或许仅是一种现行体系演进过程中的过渡性制度。 4.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在现行体系下,国际收支的自主性调节仍主要依赖于汇率变化、国际储备增减以及相对价格运动等所产生的调节效应。但经济全球化(包括实体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改变了自主性调节机制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价值评估效应”(evaluationeffects)发挥着重要的自主性调节作用。而且,全球化本身有利于减轻外部经济失衡调节的负担,使现行体系有可能承载更大规模的外部失衡并使随后的调节更为有效。关于现行体系下空前的全球经济不平衡是本部分的另一个分析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调节不能仅凭自主性调节机制——更加紧密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必不可少。 5.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第六章和第七章)。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首先,本文将现行体系内的国家划分为三个集团:“核心国”、“浮动外围国”和“钉住外围国”,并构建了一个“核心—外围”博弈模型(core-peripherygamemodel),借以研究在总需求冲击下三个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可能的结果。结论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稳定与否,不仅取决于外生经济冲击的量级,更取决于冲击的不对称性;当核心国与浮动外围国采取合作的态度时,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更容易实现;实行钉住汇率制的关键在于政府当局的能力和信心;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运行。 其次,本论文还借助协整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资本流动与核心国经常账户融资机制”的存在性(其关键在于判断“抵押(collateral)”的存在性)。结果显示,在美国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之间这种机制是有效的,但美国与中国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最后分析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6.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与演进趋势分析。美元作为一个国家的信用货币,却在许多环节发挥着国际本位货币的职能,这导致现行体系存在许多内在缺陷:美元并不是良好的价值标准、美国行为难以受到有效约束、“美元总是提供得过多”等等。这些缺陷常常带来汇率大幅波动、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并使许多外围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面临困境。当前的全球经济面临着巨额的外部失衡,能否顺利得到调节,决定着现行体系的中短期稳定;在长期内,稳定汇率仍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实际汇率安排多样化的情况下,“最优货币区”有可能成为现行体系的长期演进趋势。随着欧元区的诞生和良好运转,以及美洲和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趋势势不可挡,这一趋势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演进趋势相一致。 7.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东亚汇率协调。本部分重点研究了两个问题:对东亚汇率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对东亚货币政策协调进行数理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货币合作和经济合作都有较快进展,主要体现在信息协调、储备资源协调、交流沟通机制建设以及加强经济贸易一体化方面。(2)东亚汇率协调不仅取决于各国汇率制度选择方面的协调,而且还取决于一些区域性关键货币(如人民币)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可能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安排的未来走势将对东亚货币合作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3)加强货币政策合作有利于区域内各国应对不对称的随机性经济冲击,有效弱化因冲击而带来的区内各国的经济波动。(4)建立一个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货币政策协调机构,并增强信息协调(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于提高区域汇率协调效率和效用至关重要;由于一般的协调规则和机制无法应对极端的经济冲击,因此,为了切实改善协调效果,应设法建立一定形式的“辅助机构”,专门应对和处理“极端情况”。(5)东亚国家相继改革了汇率制度,这使得建立汇率协调机制的要求更加迫切,人民币和日元在这一机制中应发挥关键作用(本部分提出了一个关于东亚汇率协调的“双轨道机制”)。(6)东亚货币合作的顺利进行、欧元区的健康发展以及其它货币合作区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将共同推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朝着霸权、竞争、合作并存的更具均衡性的方向演进,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