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以1595篇谱牒序跋所涉家族为案例
【6h】

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以1595篇谱牒序跋所涉家族为案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绪论

一、明代家族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一)组织制度:明代家族研究的主旋律

(二)经济、人口、文化、观念、教育、望族:明代家族研究的重音符

(三)家族与地域社会:传统家族研究的新乐章

二、本文的研究视角和材料基础

(一)地域分布-社会流动-地域社会资源再分配:本文的研究视角

(二)谱牒序跋:本文的基础材料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本文的结构安排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谱牒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分布

第一节谱牒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分布状况

第二节谱牒序跋所涉家族地域分布不均衡之原因分析

一、地理独特:宗族凝聚和壮大的广阔背景,谱牒兴盛的先天条件

二、人文辈出:家族强盛和发达的重要筹码,谱牒发达的后天条件

三、制度完备:家族活动昌盛的文化源泉,私修谱牒繁荣的传统优势

四、经济发达:家族活动的费用来源,谱牒修撰的物质基础

小结

第二章明代家族的社会分层

第一节关于谱牒序跋资料的处理:从方法到结果

一、“官”参照基点的选择

二、家族上行流动五项指标的确立

三、谱牒序跋所涉家族的分层统计结果

第二节谱牒序跋所涉家族的社会构成

一、官宦家族

二、准官宦家族

三、潜在官宦家族

第三节明代家族社会构成的现实影响

小结

第三章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业儒仕进:上行流动的宽阔大道

第二节军功授职:长距离跃进式的向上流动

第三节行医经商:上行流动的重要渠道

一、以行医为社会阶梯的上行流动

二、以经商为社会阶梯的上行流动

第四节竹木成约:经由婚姻关系而上行流动

小结

第四章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的内在机制

第一节家族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第二节家族上行流动的种类

第三节家族上行流动的速率

小结

第五章制度变革与家族社会流动

第一节元明鼎革之际家族的陨落和升腾

一、旧望族的陨落

二、新家族的升腾

三、战争与迁徙

第二节明代制度因素作用下的家族社会流动

一、明初多项制度的出台和家族上行途径的畅通

二、明代中后期中央政策的失效和家族上行渠道的壅滞

小结

第六章家族崛起与地域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以江西泰和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明代泰和家族概况

第二节家族崛起与泰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一、政治资源

二、土地、家产、水利等经济资源

三、文教资源

第三节崛起家族对泰和地方的回馈

一、建设文化,树立地方风教

二、救济乡里,维持地方稳定

三、引掖后进,壮大地方入仕人群

小结

余论:科举与社会分层之相互关系及其它

附录:1595篇谱牒序跋编号及来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家族历来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家族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大族兴衰以及望族的地方作为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四库系列丛书中的1595篇明人谱牒序跋所涉家族为案例,研究明代家族的社会流动,以期从整体上揭示明代家族崛起的条件、机制及对地域社会的影响等问题。全文主体内容共有六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即第一部分,考察所用家族案例的地域分布。在所录1595篇明人谱牒序跋中,有1474篇关涉的1370个家族有地域可考。从政区、府、州县三个层次对这些谱牒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发现其分布极不平衡,形成了东南多,西北、西南少的基本格局。长江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区集中了绝大多数谱牒序跋所涉家族,其中长江下游流域的江西、南京、浙江三政区是分布的密集地,以江西为最密集,长江下游以南的福建、广东为分布的次密集地。其它西北、西南九政区均为分布的不密集地。西南的云南、贵州、广西三政区为分布最稀疏的三政区。这种地域分布的差异性在政区内的各府、州、县也有鲜明体现。明代长江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鹊起的文人名士、完备的家族制度、发达的地方经济是谱牒序跋所涉家族集中于此的关键原因。 第二、三、四、五章共同构成本文的第二部分,分析明代家族的社会分层和上行流动。从静态的角度描述谱牒序跋所涉家族在明代垂直社会结构中的分布比例及基本秩序和从动态的角度揭示社会各阶层家族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低阶层家族上行到高阶层的条件和机制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明代“官本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