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以《礼拜六》、《红杂志》、《紫罗兰》为中心
【6h】

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以《礼拜六》、《红杂志》、《紫罗兰》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导论

一本文关注的焦点:都市、知识分子和文学

二二十年代与上海

三另一种现代性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现代性

一一○年代旧派文人的精英意识

二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都市民间和现代性

第二章从晚清到二十年代上海书写的变异

一晚清民初的上海书写

二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

第三章都市伦理:面对金钱和新思潮泛滥的焦虑

一合理规划现代世俗生活和家庭伦理秩序

二自由恋爱、女子堕落、男女平等、家庭成员关系中的伦理观念

第四章都市景观:都市空间的开拓和消费主义的日常生活

一消费空间建构和旧派文人的视角

二“服饰、行乘、娱乐和经济”中的都市日常生活

三混乱的现代意识和“妓院+牛排”的生活方式

第五章都市情感:世俗人生的物质交易和性爱叙事

一都市个性的加强和都市感情的尴尬处境

二言情小说传统模式的变异

三都市感情的倾向:新式恋爱的真相和新的“哀情”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礼拜六》、《红杂志》、《紫罗兰》为中心,对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阐释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二十年代文人的现代性。一○年代旧派文人的价值立场定位于精英意识,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价值立场定位于都市民间,两者在活动区域、谋生手段、对都市生活的了解、商业经营策划能力、文学功能观上都有较大差异。 第二章梳理了从晚清民初到二十年代旧派文人上海书写的历程。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与五四小说的都市意识相比较,两者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从“都市伦理”、“都市景观”、“都市情感”三个角度阐释了二十年代旧派文人文化视境中的上海书写。 第三章论述都市伦理。二十年代旧派文人面对金钱和新思潮泛滥,充满伦理的焦虑,但他们的伦理观不同于封建伦理,也不是一。他们试图合理规划现代世俗生活和家庭伦理秩序,并且探讨自由恋爱、女子堕落、男女平等、家庭成员关系中的伦理观念。但他们并没有建构起一套系统的适应现代社会的伦理。 第四章论述都市景观。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着眼于服饰、行乘、娱乐和经济等多种日常生活,构筑起一片开阔、喧闹、丰富多彩的消费空间。 第五章论述都市情感。首先论述了随着都市个性的加强,都市婚恋呈现出尴尬处境:既写出都市理性或者契约原则对情感婚恋的影响;又保持了民初“唯情主义”的思想观念,继续张扬对情的无边迷恋。其次论述了言情小说“士子和青楼妓女”和“才子佳人”两大言情模式的变异:前者出现人道主义同情和与“才子佳人”言情传统合流的趋势;后者写世俗、平凡、平庸的男女之情,而且出现社会化的嫖妓和卖淫行为。再次讨论了都市感情的倾向:指出新式恋爱的真相是男子看中女子色相,女子看中男子金钱;作为心灵世界的弥补,出现了新的“哀情”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