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
【6h】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引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综述

第二节跨理论模型理论研究综述

第三节跨理论模型应用研究综述

第四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综述

第五节大学生体育锻炼干预研究综述

第二章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三节研究假设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总体研究设计

第三章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跨理论模型问卷编制、修订和信效度检验

第一节量表编制的理论框架和流程

第二节大学生体育锻炼变化阶段(连续性测量)量表的修正研究

第三节大学生体育锻炼变化程序量表的编制研究

第四节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的编制研究

第五节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平衡量表的研究

第四章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研究目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及各量表(内部和之间)的相关和路径分析

第四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现状及判别分析研究

第五节变化阶段、变化程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

第六节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上不同变化阶段的差异

第七节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对应研究

第八节结论

第五章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主客观评价研究和纵向干预实验研究

第一节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主客观评价研究

第二节纵向干预实验研究

第六章研究的总讨论与总结论

第一节本研究的主要结果

第二节跨理论模型的本土化修订和验证

第三节跨理论模型纵向实验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第四节总结论

第五节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正式问卷

附录2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专家问卷

附录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开放式访谈问题调查表

附录4: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未标准化的常模:

附录5: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主观(3日、7日回忆法)问卷

附录6: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处方(试例)

附录7:Polar表(心率表)介绍和使用流程框图

附录8: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著作和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主要介绍在体育锻炼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模型,包括:社会认知理论、健康信念理论、保护动机理论、合理行动和计划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跨理论模型的理论起源、概念和理论建构、测量以及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综述,并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形成研究定位。 第二部分研究构思与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跨理论模型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的可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对整个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进行阐述,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介绍本研究的整体构思和研究设计,并明确提出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跨理论模型量表的编制、修订和检验在本研究中,以跨理论模型理论为研究背景,修订和参考国外已有的量表,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调查,提出具有中国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型,并修订和编制量表,然后根据量表标准化原则,通过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等研究,完成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变化程序、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等四个分量表的研制,最终形成《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经检验,四个分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能够为我国体育锻炼心理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有效、可靠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测量工具。 第四部分基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跨理论模型量表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在运用跨理论模型对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有研究中,尚缺乏经过大样本的全国调查后对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判定研究和精确的分析、解释。在大样本的全国调查后,本研究不仅要简单地区分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还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在不同阶段上区分变化程序的权重。因此,本研究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8大区、17个省市、40所高校的9050名在校大学生,一次性问卷发放、回收、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样本的全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标准化后的常模,为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可靠、有效、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第五部分应用跨理论模型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纵向干预实验研究本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主客观评价研究针对中国目前缺少在不同变化阶段上量化的心理变量与客观测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的现状,采用客观可靠的Polar表,配合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的主观评估方法,对大学生能量消耗进行精确的主客观测量。考察这三种测量方式的差异,并建立以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和主观测量(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法)去预测客观能耗(Polar表数值)的回归模型,揭示心理变量与身体活动量(能量消耗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纵向干预实验研究在没有跨理论模型直接干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背景下,首次采用跨理论模型和自然以及运动处方的干预比较,可以得到支持跨理论模型干预效果的直接证据。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助于解决如何有效干预大学生(甚至扩展到其它人群)体育锻炼行为的问题。在理论实践上,通过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些变化程序的影响因素(维度)设计相应的干预手段,对不同阶段的研究对象制定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并针对某一阶段最敏感的问题和因素,采用最小的心理教育投入,力求取得最大干预效果,达到促使研究对象在最短时间内向更高级的体育锻炼行为阶段转化的目的。 第六部分研究的总讨论与总结论在本部分中,通过对本研究的整个研究结果进行整体性的分析讨论,最终得到本研究的如下总体结论: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变化阶段、变化程序、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量表都是根据跨理论模型的理论构建,为研究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变化阶段、变化程序、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工具。经检验,四个量表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二)根据《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量表》得到了全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标准常模;各个量表内部、量表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量表结构清晰,维度间具有较好的结构;变化程序作为一个中间变量直接对应变化阶段,并使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这两个心理变量与变化阶段高度相关。 (三)各个变化阶段上的大学生体育锻炼人数呈现出倒U形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不同的地区、性别、年级等方面都具有稳定性。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连续性测量)量表的得分对被试所处变化阶段的判定是有效的。 (四)在各量表得分上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别、年级和锻炼时间上的差异;不同变化阶段上的被试在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五)被试在不同变化阶段上明显起作用的变化程序不同;与前人研究有一定的差异,显示了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特性;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程序来进行行为干预。 (六)Polar表、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法三种测量指标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但是无论是哪个行为变化阶段,三日回忆法所测得的能耗均高于Polar表所测得的客观能耗;七日回忆法所测得的能耗均低于Polar表所测得的客观能耗:在Polar表的客观能耗和三日、七日回忆法的主观能耗上具有显著的变化阶段差异,不同干预模式也有显著差异。 (七)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和主客观测量(Polar表、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法)具有显著的相关。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决策均衡)和主观能耗测量(三日回忆法和七日回忆法)都能够显著预测Polar表所测得的客观能耗; (八)不同的干预方式对被试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的改变是不同的;自然组最小,运动处方组在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变化明显,跨理论模型组在各个变化阶段都有显著的效应。不同的干预方式对被试变化阶段的提升是不同的;自然组最小,运动处方组在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较为明显,跨理论模型组在各个变化阶段都有显著的提升效应。 跨理论模型作为我国体育锻炼心理学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解决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状况具有直接的实践价值。本研究在后续研究中提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进行跨理论模型的本土化探索,验证不同文化背景下该理论模型的适用性;2、用变化阶段理论认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并对变化程序和变化阶段的相关性进行多次实验验证研究;3、加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措施研究;4、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促进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