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6h】

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原始文字的定义和定名

第二节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概览

第三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材料

第二章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

第一节文字产生的演义

第二节文字的孕育

第三节文字系统的产生

第四节字符的产生

第五节文字产生的原因

第六节本章总结

第三章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发展

第一节文字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字符构字的发展

第三节符号可拆分度的发展及字符规整化

第四节文字变体的产生

第五节文字发展的原因

第六节本章总结

第四章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流变

第一节原始文字的濒危与消亡

第二节原始文字的成熟

第三节原始文字的接触与传播

第四节新文字的产生

第五节文字使用范围的变化

第六节本章总结

第五章结束语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讨论

第三节本文的术语总结

附录:纳西语洛克音标与国际语音协会(IPA)音标对照表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原始文字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上承文字的起源而下启各类型文字的发展演变,正处于非文字和成熟文字之间的中间阶段。对这一文字发展的特殊时期的研究,有助于更清晰地掌握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助于对这一类型文字的性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亦有助于更客观地认识文字和非文字之间的区别。总之,原始文字的研究对文字学史和普通文字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字资料的匮乏是过去制约我们对此课题展开深入研究的客观障碍。而中国西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些民族创造了多种民族文字,这些文字有的发展程度相对较高,有的还处于较低水平,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文字产生及发展历史的绝佳材料。 本文综合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原始文字,探索了他们的产生、发展以及流变,并探讨了他们产生及发展的原因。本文为文字史研究与普通文字学研究发掘了新资料,研究中所获得的一些结论对普通文字学与比较文字学研究亦有一定参考作用。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探讨了原始文字的定义和名称;接着简略地介绍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文字。其中包括彝族支系他留人的铎系图符、摩梭人的达巴文、尔苏人的沙巴文、纳西族西部方言区的东巴文以及东巴文的两种变体玛丽玛萨文和阮可文、水族的水文;接着回顾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如原始文字的理论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个案、比较及综合研究等:本章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所用材料。 第二章为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本章首先从神话学的角度,分析了西南各少数民族流传的关于文字产生的神话,讨论了这些神话中所包含的关于文字产生的科学成分与虚妄成分;接着从文字的渊源物角度,讨论了原始记事系统的发展及为文字孕育所做的准备;然后从字符集的初步形成以及表达规则的初步形成两方面讨论了文字系统的产生;再从字符是如何产生和累积角度讨论了文字字符的形成;本章最后分析了原始文字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为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发展。本章首先通过字符集的扩大与优化及组合表达规则的完善讨论了文字系统的发展;然后从字符构字机制的变迁讨论了文字字符的发展;再专辟一节讨论了文字系统中符号可拆分度的发展及字符的规整化;本章还讨论了文字变体的产生;最后讨论了文字发展的原因。第四章为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流变。本章首先讨论了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濒危与消亡,讨论了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濒危的历史、现状与原因及相应的抢救与保护对策;接着讨论了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成熟;然后讨论了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接触与传播;再讨论了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促使产生了新文字;最后讨论了原始文字在使用过程中的范围变化。 第五章为结束语。本章首先归纳了全文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然后归纳了本文所参与的讨论,即本研究对前人所做结论的补充与辩驳;最后归纳并进一步阐释了本文所提出或采用的一些新术语。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1.首次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 2.首次尝试采取在研究中区分文字系统与文字字符的方法。 3.从文字走向成熟、产生文字变体、促使产生新文字和文字面临濒危或消亡这几个角度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发展中的变化。 4.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文字在接触与传播中产生的文字现象,归纳出文字渗透、文字兼用、文字转用、混合文字四种文字关系的类型。 5.探讨了文字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提出将文字产生的动力分成核心动力及表层动力,并提出亦将文字发展的动力分成三个层次。 6.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中原始记事的发展阶段,论证了原始记事的发展是文字产生的准备的观点。 7.在大量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字产生神话的基础上,详尽讨论了文字产生神话的科学成分与虚妄成分。 8.提出了较多的文字学的新术语,如初造字与新造字、仿拟机制与参照机制、准字符、字符的音义附着、字符的可拆分度、文字濒危、文字消亡、混合文字等术语,并使用这些术语解决或初步解决了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乃至普通文字学中一系列相关问题,并拓展或深化了相关课题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