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
【6h】

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视角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视角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主要概念的解析

一、大学

二、非线性

三、和谐

四、非线性和谐管理

五、机制

第三节相关研究概述

一、非线性科学与非线性思维

二、和谐管理思想

三、非线性科学与和谐管理思想在大学管理中的应用

第四节研究思路、理论模型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大学非线性和谐管理的理论模型:三大主要原理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非线性视野中大学管理思维的延伸

第一节非线性: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一、非线性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非线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三、非线性科学的哲学意义

第二节从线性到非线性:大学管理思维的延伸

一、从封闭思维走向开放思维

二、从简单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维

三、从确定性思维走向随机性思维

四、从经验性思维走向前瞻性思维

五、从零和思维走向共赢思维

第三章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文化的演变、冲突与和谐

第一节大学文化与大学管理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二、大学文化是大学管理的灵魂

三、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管理的首要内容

第二节大学理念的非线性演变

一、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人—知识—社会之间的非线性和谐

二、我国大学理念的非线性发展历程

三、我国大学办学理念的冲突与协调

第三节大学精神的和谐意蕴与培育

一、大学精神的和谐意蕴

二、我国大学精神的培育需要协调好三种关系

第四节我国大学教师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和谐

一、大学教师文化的类型

二、大学教师多元文化面临的冲突与选择

三、大学教师多元文化整合与和谐机制的建构

第四章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和谐

第一节组织管理理论范式的转换

一、组织概念的延伸

二、组织管理理论范式的转向

三、组织结构的发展与创新

第二节非线性视角下大学的组织特性

一、复杂性与矛盾性并存

二、多样性与统一性并存

三、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

四、松散联合性与严密性并存

第三节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我国大学组织变革的机制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要点

二、开放并引进负熵是我国大学组织发展的前提

三、非平衡态是大学组织发展与创新之源

四、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是大学组织发展的内部动力

五、随机涨落是大学组织变革与创新的触发器

第四节大学组织管理整合的三种非均衡力量

一、科层制的力量发挥有限作用

二、市场的力量发挥辅助作用

三、文化的力量发挥主导作用

第五章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权力的制衡与和谐

第一节非线性视角下的大学权力关系

一、权力结构边界模糊与权力冲突

二、两种权力运行机制差异和相悖

三、权力主体的多元性与不对称性

四、大学权力价值观念的冲突

第二节大学校长的和谐权威

一、大学校长权威的来源

二、大学校长的“和谐权威”与“不和谐权威”

三、大学校长如何树立“和谐权威”

第三节我国大学多元权力的制衡模式建构

一、党、政、教授共同决策模式

二、多元权力主体决策模式

三、以院系(所)为重心的校与院系(所)分权运行模式

第六章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人力资本和谐管理

第一节我国大学人力资本管理问题与非线性管理机制

一、大学的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二、大学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大学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非线性管理机制

第二节大学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一、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二、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大学人力资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

第三节大学人力资本实现的价值取向——“和谐人格”的培养

一、“和谐人格”的内涵与外延

二、“和谐人格”是“知情意行”循环发展的过程

三、“和谐人格”是真、善、美的一体化

第七章大学外部关系的非线性和谐

第一节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从依赖走向自主

第二节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从边缘走向中心

第三节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从竞争走向共赢

第四节我国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的建构

一、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建构呼唤完善立法与严格执法

二、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建构需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三、大学外部关系的和谐机制的建构呼唤文明的道德规范

四、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建构需要多种相关制度保障

第八章非线性视野中的大学竞争力与和谐力

第一节非线性和谐视野中的大学核心竞争力

一、非线性和谐与大学核心竞争力

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三、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非线性协同机制

第二节从协同学看我国大学学术竞争力的打造与提升

一、协同学的理论要点

二、开放与非平衡态是打造与提升大学学术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三、竞争与协同是打造与提升大学学术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四、序参量的形成与支配作用是打造与提升大学学术竞争力的关键

第三节非线性视野中的大学竞争力与和谐力

一、竞争与和谐的关系

二、与大学竞争力相对应的和谐力

第四节迎战不确定性:大学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

一、竞争力与和谐力的关系:大学核心能力的构成

二、大学核心能力提升的最佳战略选择:柔性竞争战略与双赢战略

三、大学核心能力战略规划:发展思路与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从非线性思维观的视野审视,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非线性理论的观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相结合,提出非线性和谐的概念,按照大学组织内部和谐一外部和谐一整体和谐的逻辑展开,对大学的文化、组织、权力、人力资本、外部关系、核心能力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着力构建其和谐管理机制,初步勾勒了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的理论框架。 一、阐明了论文研究的问题意识、视角与意义,对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概括地论述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介绍了研究的思路,提出了我国大学非线性和谐管理的理论模型。 二、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探讨非线性视野下大学管理思维的延伸。在阐明非线性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探讨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在哲学方法论上的意义。初步结合我国大学管理的实际,阐释大学管理思维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延伸,即从封闭思维走向开放思维,从简单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维,从确定性思维走向随机性思维,从经验性思维走向前瞻性思维,从零和思维走向共赢思维。 三、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文化的演变、冲突与和谐。按照大学历史发展的逻辑线索,探寻大学在长达千年的风雨中,大学理念在纷争、矛盾、交融中不断发展,经历了由追求个人本位、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到追求三者和谐统一的变化过程。分析了我国大学理念发展的曲折历程,以及我国大学理念的冲突与和谐。探讨了大学精神的和谐意蕴,这是大学灵魂的所在。并且阐述我国大学精神的培育需要协调好三种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适应与超越的关系。从我国大学多层次、多单元、多功能的组织结构视野观察,提出我国大学教师的六种文化类型(教学、科研、管理、思政、经济、混合),它们相互冲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构成一个网状分布的多元文化。指出多元文化差异背后所表现出的学术性与功利性及学术本位与官本位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出以大学精神、战略目标、共同愿景、政策、制度、规则、学习、沟通、协商等要素的有机结合与运用,构建一个大学教师多元文化和谐机制。这些内容的研究有助于对大学文化内涵的更深刻理解,大学文化是大学管理的灵魂,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管理的首要内容。 四、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和谐。论述了组织管理理论范式从确定性范式转向不确定性范式(复杂性范式),在思维方法上由追求线性思维、机械性思维、还原思维转变到强调非线性思维、有机性思维、整体思维。分析非线性视角下大学系统的组织特性,即复杂性与矛盾性并存、多样性与统一性并存、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松散联合性与紧密性并存。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探析我国大学发展过程中的成就、教训及存在的问题,论证开放引进负熵、营造非平衡态、构建非线性相互作用、控制和利用随机涨落,是我国大学由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的运行机制,即大学系统内各要素在管理过程中保持相互联系、相互竞争、协调耦合、分工合作的一种开放的、良性互动的、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这种机制不仅是大学组织和谐发展的条件和动力,也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由此进一步探讨大学组织管理整合的三种非均衡力量:科层力、文化力与市场力,指出科层制的力量发挥有限作用,市场的力量发挥辅助作用,文化的力量发挥主导作用。五、用非线性的观点分析大学中权力关系的复杂性特征,即权力结构边界模糊与权力冲突、两种权力运行机制差异与相悖、权力主体的多元性与不对称性、大学权力价值观念的冲突。提出以道德权威为核心,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学术权威、管理权威、职务权威与心理权威有机整合,构成一种大学校长和谐权威,为现代大学校长树立与运用权威提供借鉴与指导。探讨我国大学多元权力的耦合机制与运行模式的构成,提出三种权力制衡模式,即党、政、教授共同决策模式、多元权力主体决策模式、以院系(所)为重心的校与院系(所)分权运行模式。 六、从我国大学人才的分布、竞争、流动、观念与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大学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学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管理必须改变过去僵化、单一、线性的机制,实施更加灵活、多样、非线性的和谐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人力资本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创造性思维开发是大学人力资本提升的关键: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大学人力资本创造性思维开发的前提(开放性思维)、必要条件(远离平衡态)、内在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杠杆(随机涨落)。其二、和谐人格的培养是大学人力资本实现的价值取向: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在心理、伦理、法律、经济等方面一系列素质与品质的综合所构成的个体和谐人格。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矛盾统一体,是“知、情、意、行”不断循环的过程,是“真、善、美”一体化的表征,这是当今和未来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与核心。 七、探讨非线性视野下大学外部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和谐。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大学作为一个非平衡自组织系统要从过分依赖政府走向依法自主办学,建立大学与政府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和谐关系;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大学应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自觉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在现代社会系统中,我国大学与大学之间应该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实现共赢的非线性和谐关系。提出完善立法与严格执法、加强道德伦理建设、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与健全有关制度等方面来构建我国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这四方面配套进行、联合作用、协同操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为我国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的建构提供了一种思路与运行方式。八、从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出发,推演出系统整体效应与和谐的关系,阐述了非线性和谐概念及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多种竞争力的非线性协同整合。从非线性和谐的角度分析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即资本竞争力、学术竞争力、组织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与外部关系竞争力。基于协同学理论论述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从协同学的观点审视,指出我国大学学术竞争力打造与提升的前提条件是系统的开放与营造非平衡态,内在动力是构建非线性的竞争与协同机制,关键是序参量的形成与支配作用,为打造与提升我国大学学术竞争力,创建优势学科群,推动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把理论钥匙和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分析大学竞争力与和谐力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大学竞争力是在系统各要素能力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在于体现着大学系统要素的竞争优势,比竞争对手强、水平高;大学和谐力的特点在于体现着大学系统要素和谐、合作、协调的程度,比竞争对手更和谐,更团结。大学的健康、持续发展既需要竞争力的不断推动,更离不开和谐力的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核心能力是由大学核心竞争力与整体和谐力整合而形成的,大学核心能力的最佳战略选择是柔性竞争战略与双赢战略,其战略规划与实施途径为:①明确学校的定位,构造办学特色是打造大学核心能力的前提;②学科建设是打造大学核心能力的重点;③加强文化建设与创新为打造大学核心能力提供力量源泉;④“要素整合”是打造大学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⑤变革与创新组织结构是打造大学核心能力的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