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前瞻记忆的发展研究:认知负载与任务情境的视角
【6h】

前瞻记忆的发展研究:认知负载与任务情境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前瞻记忆的研究范式

1.前瞻记忆研究的萌芽

2.日常范式的研究

3.实验室范式的研究

第二章前瞻记忆的研究现状

1.前瞻记忆的定义、分类、加工过程等基本问题

2.前瞻记忆的心理机制

3.前瞻记忆的年龄效应

4.前瞻记忆的生理机制

第三章问题的提出

1.青少年期前瞻记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青少年前瞻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3.不同任务情境与任务性质下前瞻记忆的关系

4.年龄(中、青年)、自我评价与前瞻记忆

第四章实验研究

实验一 青少年期前瞻记忆发展的研究

实验二 青少年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

实验三 不同实验范式与任务性质下前瞻记忆一致性的研究

实验四 前瞻记忆的年龄(中、青年)、自评与负载因素的研究

实验四(B):实验四的一个后续研究

第五章总结

1.理论部分的总结

2.实验部分的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前瞻记忆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是近十几年来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前瞻记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萌芽阶段,Freud和Lewin等研究者在著作中提及到了前瞻记忆而没有深入探索;在日常范式阶段,研究者明确了前瞻记忆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对这种记忆加以研究。而Einstein和McDaniel的研究开创了实验室范式的阶段,将前瞻记忆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前瞻记忆的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一,确定了定义、分类、加工过程等基本问题,二,提出了前瞻记忆的几种心理机制的模型,如简单激活模型、注意+搜索模型、多重加工模型等。三,对前瞻记忆的年龄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解释年龄效应的“回溯成份说”和“认知资源限制说”。四,探讨了前瞻记忆的生理机制,发现前瞻记忆不仅涉及前额叶的多个部位的相互作用,而且还与前额叶与丘脑、颞叶内侧等多个脑区的相互作用有关。 本文的四个实验分别以年龄、认知负载、任务情境等为自变量,以前瞻记忆成绩等为因变量进行了研究。实验一对12-20岁个体前瞻记忆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这一年龄段,个体前瞻记忆呈现上升趋势,且在14-16岁速度最快。 实验二着重探讨了认知负载对前瞻记忆双任务影响的规律,提出了“双任务负载对应优先假说”,为进一步确定前瞻记忆的心理机制提供了启发。 实验三对比了四种不同实验情境下被试前瞻记忆的表现,发现日常情境与实验室情境中的前瞻任务成绩不能相互印证,由此引发对实验室范式的生态效度的思考。 实验四使用以连贯的文字材料制作的前瞻记忆任务,对19至48岁被试的前瞻记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19-30岁被试前瞻记忆成绩高于31-48岁的被试,但在日常条件下则相反。实验四的后续研究通过改变当前任务的负载,进一步为“双任务负载对应优先假说”提供了佐证。 另外,四个实验还对延时、焦虑、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最后,论文对前瞻记忆的理论与实验进行了总结。认为未来前瞻记忆研究发展的趋势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研究方法、重视前瞻记忆研究与日常生活实际的结合、加强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