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型时期的上海文学期刊——1927至1930年上海文学期刊研究
【6h】

转型时期的上海文学期刊——1927至1930年上海文学期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第一章新文学中心加速南移与上海文学期刊的转型

第一节改版潮的发生及其历史原因

第二节“改版潮”发生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文学期刊新质的生成及两种重要的改版模式

小结

第二章“革不革命”?——新文学刊物发展的新处境

第一节同人刊物的没落:《语丝》为例京派刊物的改版试验

第二节平民教育:海派同人刊物的新发展

第三节从“集团化”到“机关化”:《创造月刊》的变革

小结

第三章传统还是现代?——“旧文学”刊物的变革

第一节20年代末期通俗文学期刊的新发展

第二节《小说月报》影响下的《小说世界》

第三节“东方特产的文艺”:《红玫瑰》的发展模式

小结

第四章文学的中间

第一节转型时期中国的中产阶级文化

第二节曾孟朴和他的《真美善》:新旧文学间的刊物变革

第三节中产阶级的文化降位:《良友》所制造的流行时尚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1927-1930年无论对上海的城市建设还是现代文学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作为上海特别市期间,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并对整个城市进行系统的规划,特别是1929年实施的“大上海计划”,标志着上海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与城市建设同步,现代文学也发生了新的历变。1927年,大批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出版机构南迁下来,从乡土城市北京到现代都市上海,新文学中心加速南移对整个文学生产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文学转型为主干,并将其放置在城市转型的背景之下,重新探讨都市对文学的现代化所产生的影响。在这里,文学期刊作为现代文学生产体制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成为了本文考察的重点。围绕着这个时期由于城市转型及文学转型所带来的文学期刊的“改版潮”,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改版潮”发生的历史原因、“改版潮”发生的时代背景、期刊改版的具体形态,从而初步勾勒出在都市化进程中文学生产体制的变迁,这当中包括,文学的体制化问题,文学逐步被纳入到商业和政党的机制当中,也包括在新型的城市空间中,这些现代知识分子所形成了新的共同体,文人的职业化进一步促进了同人社团在新体制下的新发展。 对于文化转型的勾勒不仅在于宏观上把握它的整体脉络,更在于从细部探讨各个文化组成部分所发生的递变。因此本文在后面的章节中重点探讨不同期刊类型在这场文化变革中所发生的变化。这当中包括同人刊物的变革,通俗文学期刊的新发展及以邵洵美为代表的这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所倡导的新的都市文化实践。在笔者看来,其本身也蕴涵着现代文化的几种重要的类型先锋文化、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在大众文艺市场面前的一种自我调整。 以城市发展的角度重观文学的转型无疑能进一步拓宽我们对文学现代性的理解,长期以来,学术界更多将其归因于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这使得立足于本土语境之下,通过中国城市的发展来探讨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并进一步确立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独特性,显得相当必要,它对于整个现代文学的学术体系的建成也是一次很好反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