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中流浪的新疆小“扒手”——关于内地新疆籍流浪儿童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6h】

城市中流浪的新疆小“扒手”——关于内地新疆籍流浪儿童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既有研究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概念的界定

四、应用的理论框架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新疆籍流浪儿童的受害分析

一、新疆籍流浪儿童的特征

二、新疆籍流浪儿童的角色——幕后“贼头老板”的敛财工具

三、新疆籍流浪儿童为什么会进入反社会化的过程中来

第三章新疆籍流浪儿童的救助分析

一、国家救助子系统——公安机关、民政救助机构的救助

二、次级群体救助子系统——民间志愿者团体的救助

三、初级群体救助子系统——家庭救助

四、个体救助子系统——自我救助

第四章正反两种力量较量,救助制度亟需完善

一、日趋成熟的买卖新疆籍儿童的犯罪市场

二、亟需加强的救助新疆籍流浪儿童的正面力量

三、结论:犯罪与救助两种力量较量,救助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四、对策建议:完善救助制度,保障流浪儿童“回家”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近些年来,在内地的新疆小偷团伙,明目张胆作案,手段粗暴,偷窃不成就公然实施抢夺,犯罪行为遭遇当事人抵抗的时候,团伙成员往往一哄而上,暴打当事人,而犯罪团伙黑老大也格外嚣张。相关政府管理机构面临的实际管理困难,往往被内地居民认为是对这些小偷团伙放任不管,一时间,引起了内地居民的公愤,造成了对新疆小偷甚至任何新疆人的排斥。互联网上,愤怒声讨“新疆小偷”的情绪,以及被擒获的内地新疆籍流浪儿童遭市民“暴力教育”的血腥图片随处可见。 然而,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存在着另一种事实真相:这些孩子大多是被丧失人性的人贩子拐骗、劫持到内地,被迫从事扒窃活动的孩子,他们不是没有廉耻之心,不是玩世不恭,如果不偷窃就会遭到毒打,“贼头老板”给他们规定了任务,白天偷不来东西,或完不成任务,晚上非但不能吃饭,更要受到“老板”狠狠地“教训”。 为什么新疆流浪儿童群体长期在内地大中城市存在,原因与表现是什么?其独特性在哪里?其背后的犯罪网络是怎么样进行严密控制的?国家职能部门、民间的救助力量已经作了哪些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其局限性是什么?救助与犯罪控制两种力量之间的较量,出现了什么样结果?法律空白下的新疆籍流浪儿童的出路在哪里? 本文以新疆籍流浪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新疆籍流浪儿童、流浪儿童家长、救助工作者、救助志愿者等为调查对象,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应用社会化、社会支持的理论框架,对控制新疆籍流浪儿童的犯罪势力与正面的救助力量进行深入解读,初步得出犯罪与救助两种力量悬殊,导致新疆籍流浪儿童问题不断恶化,救助制度亟需改变的结论。 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介绍了研究缘起,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继而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介绍研究应用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第二章通过案例对新疆籍流浪儿童的主要特征,运用社会化的理论对其受害过程、受害角色的内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主要应用社会支持框架对新疆籍流浪儿童的救助现状进行了描述与简要分析。第四章分析救助与犯罪正反两方面力量之间的较量,得出本文的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